绍兴茶叶之所以“香”,除了历史悠久之外,还与它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越茶,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有被称为“茶为万病之药”的神奇,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相传、种植与饮用。
绍兴是浙江茶叶大市、全国主要的产茶区之一,茶叶是当地名优特色农业,产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产值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外销珠茶占全国的80%以上。据资料显示,2013年绍兴茶园面积逾49万亩,茶农24.5万户,茶叶产量为4.9万吨,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受山地气候影响,绍兴茶叶生产对光照、温度等气候因素依存度较高,每年2月下旬到4月是绍兴名优茶生产最重要阶段,也是低温霜冻、寒潮等气候影响特别明显的季节,据气象数据显示,2000-2014年期间,绍兴地区3-4月份气温低于3度的平均天数有66天,集中出现在3月份,连续5天以上出现低温霜冻天气的几率为40%,连续3天低温霜冻的几率几近90%,几乎只要出现霜冻就是连日霜冻,这对茶叶再生和茶园补救都十分不利。2010年初春,绍兴茶叶就遭遇了严重的低温霜冻,茶农损失惨重。在灾害面前,茶农们只能望茶心叹……
怎样为茶业生产发展撑起“保护伞”,让茶农无后顾之忧,是摆在当地政府和气象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今年,绍兴市政府根据绍兴茶叶生产的实际,积极探索特色农业政策性保险创新模式,在政府主导,农业、气象、发改、财政等部门协力推进下,计划在2015年春茶开始,正式启动茶叶种植低温霜冻气象指数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据悉,绍兴是全省唯一开展此类试点的城市。根据保险方案,此次保险试点与传统保险以实际灾损为理赔标准不同,主要针对全市一定规模种植面积的茶园,在每年2月21日-4月20日的保险期限(主要为春茶生长采摘期)内,茶园遭遇低温冻害天气过程,以气象部门各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提供的最低温度指标对应的霜冻指数作为触发理赔依据,由保险公司实施承保、理赔服务工作,帮助减少茶农损失。
在试点工作推出的准备阶段中,绍兴市气象部门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分析了近四十年来气候变化对各茶树品种开采期、采摘期、霜冻风险、春季茶叶生产经济产出的影响以及茶叶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演变趋势等,并对倒春寒、霜冻、春季连阴雨等天气过程进行了风险评估,按照霜冻指数级别,建立了冻害损失与赔付评估模型,判定冻害标准和灾害程度及可能减产率,为科学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
多年来,绍兴市气象部门切实把为茶叶保驾护航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2000年以来,全市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狠抓茶叶气象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唱好“气象科技助茶农”的重头戏。利用建立茶叶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生科研基地等载体,注重分茶树品种研究,并将空间精细化到细网格点,还研发了茶叶霜冻指数、采摘指数等一套茶叶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及防霜冻技术,为茶叶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影响评估提供量化依据。在开展茶叶气象服务中,专门制定了全市茶叶气象服务技术方案,与茶场建立“联系卡”制度,在开展茶叶开采期预报、霜冻预报的同时,还积极为大佛龙井、“平水日铸”等茶叶开展气候品质等级认证,大大增加了茶叶市场竞争力。2013年2月下旬,气象部门提前把茶叶开采期预报和茶叶霜冻预警专题材料送到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气象协理员、茶农,使茶农提早赶采可采茶叶,做好防霜冻措施,仅新昌县茶叶良种场,便赶采乌牛早茶叶300多斤,为增收赢得了主动权。
此外,绍兴市气象部门还因地制宜,在绍兴县御茶村茶园和新昌县双彩茶场等多个茶场建立了茶园小气候观测站,为茶叶种植基地提供更精确的气象数据。为了在全省范围推广茶叶气象服务技术,市局还研发了浙江省茶叶冻害预警系统,实时开展精细化茶叶霜冻预警、灾前预评估和灾后评估。今年又编著出版了《浙江茶叶气象》,制定了《茶叶气象观测规范和服务标准》,开发了浙江省茶叶气象服务平台,得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孙颖)
绍兴茶叶气象指数政策性保险为茶农撑起“保护伞” -
杭州18:15 21.11.2014 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