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港航多措并举深化“绿色水运”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2016年,绍兴港航部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两重建设”、“五水共治”的号召,多措施推进辖区水运复兴与水环境改善,深化“绿色水运”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补短板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淘劣培新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积极推动曹娥江“两闸一航道”建设,提升曹娥江航道等级和船闸,提高政府对接轨省政府义甬舟大通道建设的积极性。目前该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上虞、嵊州两地已初步完成地形测量及预工可报告编制,力争2017年开工。完成陶堰小茅洋南北运河沟通工程初步方案研究,完成绍兴滨海连接线、新三江船闸项目研究情况上报,为市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推动辖区水路客运发展,做好市区南部航道功能优化工作,经过努力环城河至柯岩景区水上旅游航线已开通。近期将重点谋划嵊州艇湖湿地、东鉴湖湿地公园、柯桥瓜渚湖水上游线和诸暨白塔湖至西施故里游线开通工作。加快曹娥江水上旅游开发研究,鼓励游艇在辖区内发展。
进行开展老旧船舶拆解工作和散小码头整治搬迁工作,提高辖区水运行业整体竞争力。在2015年完成老旧船舶拆解216艘、下发补贴资金3050万元的基础上,延长老旧船舶拆解补助政策至2017年年底。老旧船舶拆解使得辖区内船舶平均吨位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船舶平均吨位从2015年的232吨提高至2016年底的348吨。开展市区南部航道整治工作,加大对散小码头的治理工作,从2015年至2016年底,关停各类散小码头27家。同时,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向前作业区浙能电厂二期码头建设和曹娥江作业区建设进展,预计2017年完成项目建设。推动诸暨店口作业区、嵊州港区三界作业区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水路集装箱运输,支持和鼓励辖区集装箱“散改集”发展。将以往用散货船运输或公路汽车运输的煤炭、黄沙等易扬尘污染的主要货种通过集装箱“散改集”运输,有效避免了货损和扬尘。通过努力绍兴港区2016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130标箱,是2015年的270%。大力发展新能源船舶,目前全市拥有新能源客船20艘,年载运旅客123万余人次。鼓励建成全省首艘LNG双动力船舶并顺利运营,为其争取国家绿色能源补贴4万元和过闸绿色通道待遇。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非现场执法,夯实基础确保行业安全发展。
绍兴港航完善船舶AIS基站建设,提升VHF的覆盖和使用率,增加航道流量监控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布设,完成“水路天网”建设。目前全市建成航道监控视频406路、VHF基站12个、AIS基站7个、水位监测点12个、流速监测点9个、自动气象站1个。覆盖辖区整个重要航道视频监控网络,有效提高了突发事件的监管水平,绍兴港航部门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非现场执法。柯桥区利用“水路天网”系统判定责任事故15起,上虞区非现场执法查处违法行为48起。12月28日“天网”系统协助柯桥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利用船舶夜间偷盗财物的团伙案件。
开展平安船舶、平安港口、平安航道、平安渡口等创建工作,强化应急处置培训、突发事件演习和各种途径的宣传手段,强化社会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意识,完善行业、企业、公众三位一体的安全应急机制,着力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全年出动执法人员5170人次,实施现场交通管制16次、启动应急响应8次、发布预警信息146300次。
三、深化行业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河长制”治理工作持续优化辖区水环境。
不定期地开展对船舶防污染设施的检查,督促作业码头和堆场配备设施进行保湿降尘,严抓船舶垃圾上岸处理。全市共设114个船舶污染物接收点,在杭甬运河单家溇锚泊服务区船舶油污水接收处理点增设2台自吸式排污泵。对全市5家泥浆承运公司的129艘泥浆船舶实现全天候监控,累计完成300余艘新建船舶油污水回收舱(柜)替代油水分离器工作。完成对辖区内5家船舶修造企业油污水储存设备、生活垃圾储存装置以及围油栏的配备工作。全年巡航18531海里,共检查船舶防污染2695艘次。开展船舶油品及港口移动机械燃料使用情况抽样检查。经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检测表明,三条船舶所抽取柴油含硫量分别为0.0285%m/m、0.0144%m/m、0.0234%m/m,均符合0#柴油标准硫含量的要求,且远低于目前核心控制区船舶燃油硫含量≤0.5%m/m和下一步使用≤0.1%m/m的要求。
牵头开展“河长制”治理工作,切实履行联系部门职责。建立河长工作微信群,推广河长通APP,加强日常巡河监督管理,完成工作清单和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制定,督促完成河长公示牌更新、排污口标识、违建摸底、清淤等工作,完成河长巡河两次拍摄,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对比一年的监测数据,辖区内水质提升明显,综合水环境改善明显,获沿岸百姓交口称赞、绍兴市领导高度肯定。(浙江省港航局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