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百余名专家富阳纵论水浒—— 杭州是水浒文化的“故乡”

21.11.2014  11:27

富阳新登双庙水浒文化公园

    “《水浒传》中有着太多的杭州印记,杭州是水浒文化的‘故乡’。”在昨天上午开幕的第二届杭州与水浒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水浒文化富阳高峰论坛上,国内百余名专家相聚富阳、纵论水浒。

    专家们都说了啥?我们不妨来听听他们的精彩观点——

     水浒传》成书的三个阶段都在杭州

    杭州三国水浒文化研究会会长王益庸说,《水浒传》的作者是“钱塘施耐庵”,这是明代藏书家、著作家、杭州人郎瑛提出的。在明代,尚未发现文献对此提出过否定的观点。《水浒传》成书的三个阶段都在杭州,是杭州孕育了水浒故事。

    第一是南宋时期,水浒故事在杭州的瓦子勾栏广为说唱,并形成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

    早在《水浒传》成书之前的宋元时代,在杭州星罗密布的瓦子勾栏间,书会才人们已经把流传在杭州大街小巷的水浒民间故事编成“小说”,如《武行者》、《花和尚》、《青面兽》、《石头孙立》以及李嵩传写的“宋江事”等进行说唱了。这都是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唱的草创时期。

    后来,杭州瓦子勾栏间的书会才人又将这些写单个英雄的短篇“小说”,联缀成为写群体英雄的长篇“讲史”,名叫《大宋宣和遗事》。在这部长篇巨幅的话本里,写到的水浒故事与梁山泊英雄有: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宋江受玄女天书、梁山聚义、宋江受招安平方腊等,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水浒传》的最初面貌。

    第二是入元以后,水浒故事在杭州继续发展。

    入元一二十年之后,杂剧的中心便逐渐由大都移到了杭州。一些知名的剧作家,如关汉卿、宫天挺、郑光祖、赵良弼、乔吉甫等,先后来杭,有的还在杭州长住了下来。他们的到来,大大促进了杭州的杂剧创作。此外,宋元间杭州的种种说唱艺术,一些短篇小说,尤其是描写有关杭州题材的《明悟禅师赶五戒》、《月明和尚度柳翠》等,其中五戒禅师、玉通禅师与柳府尹等人的语言、神态、动作就被后来的《水浒传》写入了裴如海与潘巧云通奸的描述中,只是改动了个别字眼。可见,经元一代,以至入明之后的若干年,经过不断丰富、提炼,终于为《水浒传》在杭州的问世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第三是《水浒传》在明初成书后,杭州还有许多水浒故事继续在民间发展。

    明初,杭州书会才人施耐庵综合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杂剧《李逵戏》八种等众多材料,提炼编纂成了长篇白话章回小说《水浒传》。明嘉靖年间刻印成书。杭州容与堂出版的一百回刻本,是现传《水浒传》早期最完整的本子。其后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本,则是书商硬凑而成的。而七十回本是明末清初的文人金圣叹腰斩删改的。只有杭州的容与堂刻本,最接近于古本,这是杭州水浒文化的又一个亮点。

    钱塘施耐庵编撰的《水浒传》,并非把杭州的水浒故事都融汇进去。《水浒传》问世之后,杭州的水浒故事继续在发展,不少说书艺人,凭着自己的认识与阅历,仍在不断地创造丰富着水浒故事。在《水浒传》成书之后,杭州的富阳一带,又流传起了与书中“宋江过白蜂岭下寨”内容相配套的他在双庙村惊梦“征方腊”的故事。还有铁岭关宋江藏兵的故事,时迁命丧北关门的故事,不胜枚举。

    从成书的三个阶段来看,《水浒传》和一般的由个人创作的小说是不同的,它是由艺人的说唱,才人的话本,作家的成书三个过程结合而成,属于是艺人、才人、作家的集体创作,且这个漫长的过程都发生在杭州。

     水浒传》中有着太多的杭州印记

    专家们认为,在水浒故事孕育与发展的过程中,杭州地区的地理环境、真人真事、民间传说、寺观庙宇以及民风民俗等,不断地被融入进去,成为《水浒传》的有机组成部分。

    《水浒传》收录了最美的杭州诗词。

    比如,《水浒传》说到张顺来到西湖岸边,看见了三面青山,一湖绿水,景物非常,画船酒馆,水阁凉亭,直赞叹实在好看。《水浒传》连忙引用了苏东坡的千古佳作:“湖(水)光潋滟晴偏(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也(总)相宜。”紧接着又引用了林升的那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水浒传》在此处连放了两首著名诗人的诗,还嫌赞美的力度不够,说道:“这西湖景致,自苏东坡称赞之后,亦有书会吟诗和韵,不能尽记。”接着施才人用他的眼光,从杭州书会才人们写的无数首西湖词中选了《水调歌词》、《临江仙》这两首放进了书中。

    《水浒传》收录了最准确的杭州地理概念。

    《水浒传》中有很多地理上的错误,尤其是写到北方时,错得离谱,从水泊梁山到陕西华州,竟然几天就到了。但是,只要一涉及杭州,无论地名、风物、俚语,都如数家珍,而且精细到令人惊奇的地步。现在的老杭州人,面对施耐庵,或许也会自叹弗如。

    施耐庵将近500个(次)的杭州地名写进了《水浒传》,而且次次出现得很精准。古今地名沿革,东南西北具体方位,样样经得起探究。如果不是杭州本地人或在杭州生活工作过极长的时间,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水浒传》收录了最全面的杭州民俗文化。

    施耐庵说起杭州方言来,那叫一个地道:仅《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说风情”,就运用杭州方言多达100多条,500多处。其中干娘、后生、物事、隔壁、胡梯、吃茶、菜蔬、点心等,穿越了800多年,至今仍活跃在杭州人的口中。而最具杭州方言特色的“儿音”,就有索儿、帘儿、担儿、梨儿、篮儿、瓶儿、杯儿、盏儿等30多个。施耐庵赞潘巧儿的外貌:“黑鬓鬓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竟然一口气用了十五个“”。

    施耐庵对杭州的风土人情及文艺民俗非常熟悉,因而,从元宵到端午、七夕、中秋、观潮以至重阳等宋元杭州的节令风俗,都在《水浒传》中得到了具体和生动的体现……

    据悉,本次活动由杭州市政府、中国水浒学会主办,杭州市社科联、富阳市政府承办。万卷出版公司特地为此次活动出版了论文集《水浒争鸣第十五辑——孙权故里论水浒》。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富阳记者站 骆炳浩 通讯员 郭云伟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