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五水共治
“五水共治”时近一年,全省上下雷厉风行、高歌猛进。在“五水共治” 继续纵深推进之际,展望未来走向,笔者认为,“五水共治”大致有以下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向水里投钱。直面水困境、水瓶颈、水灾害,短兵相接,重拳出击,铁腕治水,以治水的投入,换取水环境的改善。主要通过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强库固堤、扩通强排、开源引调、循环节水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握指成拳,五水发力,建成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项目,强势推进治水“十百千万大行动”,“清三河”大行动,力争在“五水共治”的开局之年早见效、快见效、见实效,赢得开局之年开门红。在这一阶段,无论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十分必要。根据各地制定的近三年工作目标和治水计划,初步估算,全省每年用于治水的投入在1500至1800亿元。
第二种境界:在转上发力。治水出题目,转型做文章。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跳出治水论治水。在治水上发力,在转型上受益;在转型上发力,在治水上省力。通过“五水共治”倒逼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转型。“五水共治”真正的攻坚战不只在治水,而在坚定不移地淘汰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落后技术、落后产品。要根据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禀赋,深入研究、精心谋划生态经济、空间格局、产业布局,扩大智慧经济、信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以流域为系统,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引进,应与水环境容量、污水处理综合能力相适应。绍兴市提出“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双百双千”项目,在实施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000亿元投资的同时,推进100个重大产业发展项目1000亿元投资。就是在转型上发力的战略选择。
第三种境界:做好水文章。巩固和弘扬“五水共治”成果,把水环境改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产业转型升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水资源优化管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治水不再都是“扔钱”的买卖。实现向水里投钱到做好水文章的嬗变,需要战略筹谋、超前布局。
充分发掘水环境价值。通过水环境的整治,原来污水横流、垃圾漂浮、掩鼻而过、避之不及的山溪、河流,变成了人文与绿水交相辉映的胜地,变成了优化投资的热土,变成了人们亲水、乐水、游水的好去处。深度挖掘“五水共治”带来的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彰显其现实的水环境价值,实现清一方水,美一片土,兴一方业。开化县“治水红利”、“清水经济”初尝甜头,乡村旅游连连爆棚,民宿床位急增20倍仍“一床难求”,全县乡村旅游收入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剧增2.6倍。
大力发展治水产业。浙江率先部署“五水共治”,其他省市、国外其他地区,也都将认识到水资源作为战略性资源的极端重要性,也终将实施类似的“多水联治”。在污水防治、节水供水、防洪排涝各领域的设备制造、关键技术、运维服务都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特别是在工业4.0时代,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智能化全面对接后,在研发研制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服务方面还将迸发出无限商机。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节水和减排,利用传感器产品加强水资源监测、排污监控、洪涝预警、清洁生产、水环境治理等等,都具有广阔的现实需求和应用前景。
积极培育水权交易。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国通过水权交易,实现水资源配置高效化,有效防止水资源被过度利用、低效利用、无限索取、无序开发,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利用效率大为提高,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澳大利亚从1994年开始逐步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相互兼容的水市场,鼓励水权交易,促进了水资源利用的灵活性,有助于水资源高效管理,实现了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确保全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安全。
从向水里投钱的“看水是水”,到在转上发力的“看水不是水”,再到做好水文章的“看水还是水”。反映出治水理念的升华和腾跃。“五水共治”不仅要善于治水,更要善于算账,算大账,治水才能治出新维度、治出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