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亲自抓 反腐剧“冬眠”十年后将重现荧屏
2004年,因数量泛滥和过度开采,监管部门广电总局先后下文对反腐剧和涉案剧进行整顿,从此两大“红极一时”的题材双双退出黄金档,也进入迄今长达十年的“冬眠期”。近来,敏锐的市场频频捕捉到反腐剧和涉案剧将同步“复苏”的信号:少量作品得以在卫视黄金档播出,形成事实性突破;更重要的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副司长刘梅茹先后透露管理部门对反腐剧和涉案剧创作的最新态度,并对过往“禁令”进行重新解读,释放出大量积极的信息,被业内解读为,“有条件解禁”。但是,作为公认最有商业价值的两大影视题材,反腐剧和涉案剧在捱过十年“熊市”之后,能否因当下的重大“利好”而迎来复苏?在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题材本身的创作难度,将是阻碍新一轮上涨迅速来临的最大门槛。
中纪委亲自抓
反腐剧重现荧屏与时局相关
文艺界反腐题材创作近来呈现回暖迹象:央视春晚连放三个反腐小品;当年颇有影响力的反腐剧《黑洞》制片方金英马影视宣布,将把《黑洞》改编为电影搬上大银幕;大型反腐题材电视剧《打虎上山》刚刚在西安开机;而著名反腐作家周梅森最新创作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日前在京召开剧本研讨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亲自出席。
反腐剧即将重现荧屏,跟时局有必然联系。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空前, 中央纪委也向相关部门提出了要求,希望能以文艺作品来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为此,中央纪委宣传部特地派员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沟通、部署相关工作。对此,李京盛出席《人民的名义》剧本研讨会时透露:“我们领到的任务,每年电影最少一两部,电视剧最少两三部,而且必须是精品。不能一写反腐就写成案件剧,一写公检法就写成劳模剧,要有今天的时代特征,当下、眼前、现实的人物事件。中纪委自己也要抓一部剧,让我们推荐作者,我们推荐了周梅森、张平、刘和平三位老师。”
可见,少而精,将是反腐剧“复活”的重要生命指征,一窝蜂扎堆、当成普通题材来任性开采是不可能了,且“精”的标准相当之高。通过对上一轮反腐剧由盛转衰的反思,监管部门此轮提出的要求非常具体。李京盛说:“一是要有现实关照性,得反映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二是腐败是世界性的难题,要站在足够的高度来表现。美国的《纸牌屋》表现的黑幕运作,不仅是权钱交易,权权交易也是腐败。腐败是现代社会的公害,共产党要割除人类的公害、毒瘤,需要多大的毅力、勇气?不要仅仅是几个腐败分子和正面力量角力,简单地正义战胜邪恶。要通过这些检察官、腐败分子、案件,给出超出案件的启示。人性的复杂性要有充分表现,人性高度可高到圣人,深度可低到入地狱,要把堕落的过程写清楚,否则回答不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人性弱点、制度漏洞、反腐决心、制度建设,也要昭示出来,才最有针对性、震撼力、启发意义。”
总局区别对待
涉案剧禁入黄金档并非“一刀切”
在日前举行的《刑警队长》研讨会上,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刘梅茹首度正面回应了官方对涉案剧管理的态度,并厘清了一些模糊不清、长达十年的界限——“禁上黄金档”的“一刀切”首次软化为“区别对待”。她说:“其实总局一直倡导、支持现实题材的创作和播出,公安题材是现实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触及社会现实的锐度,展现戏剧冲突的烈度,拷问人性的深度,以及由此能够达到的引领精神价值的高度,具有其他题材难以比拟的优势,本应是创作的热门类型。但由于曾经走过的一段弯路,2004年开始,总局不得不对涉案剧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管理政策。不是说公安剧一律不能进黄金档,也不是黄金档的标准难以解释,这个标准也不是多么高不可攀。业界对政策可能存在误解,也可能清楚政策,但因为难度而选择避开,确实这些年来获得广泛认可的优秀公安剧不多。”
刘梅茹的发言中,关键词是“区别对待”。作为近10年来首部回归省级卫视黄金档的刑侦剧,《刑警队长》日前在江苏卫视、重庆卫视热播成为热点。2004年广电总局曾规定涉案剧不得进入黄金档,《刑警队长》凭什么能一朝突破“禁区”,这是业内和观众围绕该剧最大的疑问。根据《刑警队长》出品方在研讨会上透露的信息,他们之所以“敢于”在未有政策松动迹象时操作这一题材,一是认为总局并非限制了所有涉案题材的电视剧,只是涉及纯案件、展现犯罪过程、暴露侦破手段、有血腥暴力内容的涉案剧才不被允许进入黄金档。其次,《刑警队长》是根据真人事迹改编创作,并与公安部宣传局合作,具有宣传英雄事迹和普法作用,因此可上黄金档。
相关官员解读
反腐剧涉案剧沉寂不是因为“限制”
反腐剧和涉案剧这两大“敏感”题材卷土重来,前提当然是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但若想真的稳定发展、长治久安,归根结底还得看作品质量是否过关。不可否认,反腐剧和涉案剧在题材本身上属于富矿,但开采难度却远超一般的现实题材。
李京盛就明确指出,“反腐题材这几年作品少,不仅是因为政策限制、不上黄金档有投资风险,而是这类剧不是谁都可以写,不像生活剧、偶像剧、家庭情感剧、婆婆妈妈剧那么容易写,它本质上是政治剧。既懂政治,又能用艺术方式来表达,而且符合艺术规律,这样的剧作家很少。”之所以另眼看待《人民的名义》这部尚在襁褓的作品,李京盛的准线也很明确,就是“操盘手”的专业度:“一是选对了作家。创作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影视是大众艺术、国家传播,周梅森这十年没怎么写东西,但是他没有离开自己擅长的领域,他的职业敏感和积累还在。二是选对了制作团队。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天天接到剧本,但他们知道,全是反腐剧也不行,这就是当年反腐、涉案剧退出黄金档的原因。要有精品出来,又不能泛滥。”
“解禁”后的涉案剧面临的将是同样“外松内紧”的局面,十年前被清扫出“黄金档”就是因为“创作无禁区”,尺度越来越大,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为避免重蹈覆辙,此次“有条件”复活后,对于创作者的要求必然更谨慎和精细。按照刘梅茹的总结,《刑警队长》之所以符合当下管理部门对涉案剧的“标准”就是处理好了三对关系,“一是塑造人物与演绎案件的关系,二是挖掘人性深度与确保正面精神价值引领的关系,三要编织戏剧冲突与还原生活真实的关系。”现成案例可供志在突围反腐、涉案题材的创作者们仔细拿捏。这些实际难度的存在,也是反腐剧、涉案剧并未在政策松动后立刻“井喷”的原因所在——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上看到,今年5、6月份立项的当代涉案题材分别为6部和3部,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