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部队保障给养、筹粮——红军长征路上的后勤保障员钱之光

24.10.2016  17:33

  【摘要】浙江诸暨人钱之光层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对外贸易总局局长,在长征途中想尽办法为部队解决给养、筹措军粮。

  钱之光

   浙江在线杭州10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胡昊编辑/沈正玺) 2001年8月,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在“红都”瑞金修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贸易总局纪念馆”落成揭幕。

  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石广生同志在开幕演说中指出,从历史意义上讲,对外贸易总局就是今天外经贸部的前身,也是我国外经贸事业不断迅速发展的起源。而当时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对外贸易总局局长的浙江诸暨人钱之光,与“外贸总局”一起,也永垂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

   苏区和白区之间的贸易中间人

  钱之光是浙江诸暨牌头王家宅人,出生在世纪之交的1900年。1915年,钱之光进入同文书院读书,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逐渐接触到进步思想,结识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的张秋人、宣中华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钱之光立志投身革命。

  1927年2月,钱之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共杭州地委秘书处工作。因为没有军校学习的经历,钱之光的工作更侧重在经济建设方面。1927年8月,钱之光任中共两浙盐运使署支部书记。次年1月,他奉命到上海筹建绸厂,作为党中央的联络点。

  1933年夏,钱之光离开上海赴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对外贸易总局局长,同时在他创办的商业大学担任校长。当时对外贸易总局的主要工作,就是推进苏区和白区之间的贸易,担任外贸总局局长的钱之光,主要的工作就是联络各个分局做好对白区的贸易,把苏区生产的商品销售出去,再买来苏区缺乏的药物、服装等物资,以保障苏区党政机关和军需的需求。

   参加没收征发委员会 保证队伍给养

  1934年10月7日,还在福建长汀了解苏区和白区贸易情况的钱之光接到国民经济部部长吴亮平的专派通讯员送来的亲笔信,要求于10日前赶回瑞金。妹妹钱希均在电话里告诉钱之光:“我们正在杀鸡、宰猪,各机关准备会餐,我们要出远门了,明天你回瑞金就知道了。”

  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率部共8.6万余人,从瑞金出发,开始了战略转移。钱之光作为政府机关成员,被编入由中共中央机关、政府机关、后勤部门、总工会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第二野战纵队。

  尽管钱之光所在的没收征发委员会没有安排作战任务,但自从红军撤出苏区,他们的任务却愈加严峻——要在行军途中解决红军战士的给养问题。每到一处,钱之光都要马上组织工作组,组织群众打土豪劣绅,没收物资、开仓济贫,给部队和当地穷苦百姓进行分配和分发。

  钱之光会给部队讲解有关没收的政策和规定,什么样人的财产应该全部没收,什么样人的财产只能没收一部分,还有哪些人的财产不应没收,只能征集,按照平价购买,等等,以少出偏差。如果遇到主人不在家,要征集物资就要留下相应的光洋(即银元),并留下字据:“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路过此地,未解决给养,借得谷物某某斤,按市价如数付给光洋某某元。未经主人允许,深感歉意。”

  1935年1月9日,红军进入遵义。钱之光要求没收征发委员会马上贴出安民告示,宣布经商自由,买卖公平。群众们看到红军露宿街头、善待群众、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社会氛围很快安定下来,第二天商店就逐渐开门,到了第三天,社会秩序就恢复正常了。钱之光在那里筹集了不少粮食、布匹、食盐、药品和皮货,相当程度补充了红军所需的供给。

  根据遵义当地党史办的记录显示,当时中央红军想在贵州北部建立根据地,就在遵义的商业中心设立了货币兑换处,用光洋换回苏区的钞票,钱之光负责一个兑换点,基本上得从早忙到晚。

   想尽办法为部队官兵筹措粮食

  粮食紧缺一直是红军长征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进入夹金山北面的藏民区,当时大家带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当地藏民受敌人蛊惑,赶走了牛羊,藏好了粮食。饥饿成了摆在队伍面前的严重问题。

  钱之光到达达维镇后,就带着一位同志去筹粮。在一座只剩下一名看寺喇嘛的大喇嘛庙里,两人做了一个晚上的工作,最终打动留守的喇嘛筹到了粮食。

  中央红军在翻过梦笔雪山后,到达了黑水、芦花城一带,这里是粮食的产区,此时的青稞麦已呈淡黄色,勉强可以收割了。经过军委研究决定,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自己动手割麦,但一定要给钱。

  芦花城里设立了“筹粮委员会”,钱之光带领工作组,在瓦布梁子山下设立了一个粮食接运站,把购到的粮食分发给部队。半个月后,彭德怀和钱之光署名向军委和“没委”发了电报,任务完成。

  到达毛儿盖后,钱之光再次扮演了后勤官的角色,不但动员当地百姓割麦子,还负责做草鞋,准备羊毛、皮子做衣服,千方百计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大约一周后,钱之光带着同志们准备了十天的炒面和少量牛肉干及乳酪。

  1935年10月,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驱二万五千里,战胜几十万敌人的围堵,历经千山万水,遭受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抵达抗日前线。由林伯渠、钱之光和他们带领的没收征发委员会这支特殊的队伍,至此也完成了历史任务,一项关系到长征成败的极为特殊的任务。

  12月下旬,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政府各部门恢复工作,钱之光仍担任对外贸易总局局长,继续做经济贸易的领导工作,直到抗日战争的爆发。

   新中国现代纺织工业奠基人

  1948年,钱之光到香港,和秦邦礼会合,一起改组联和行,扩大更名为“华润”公司即今天的华润(集团)有限公司,钱之光任首任董事长。

  根据华润集团的历史档案显示,当时取名“华润”,“蕴含“中华大地,雨露滋润”的美好寓意。

  钱之光和秦邦礼合作,用贸易活动支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们把统战工作做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当中,成功地组织招商局、两大航空公司起义,并把民主党派人士安全送回内地保证了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解放后,钱之光在纺织部工作长达30余年,是新中国现代纺织工业的奠基人,为解决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呕心沥血。

   人物名片:

  钱之光(1900年—1994年),浙江诸暨牌头人,1927年加入共产党。钱之光一直从事经济工作,1933到1934年间,在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对外贸易总局局长,主要负责苏区和白区之间的经济贸易。

  1934年10月到1937年,随中央红军长征,主要负责解决部队的给养难题,到陕北后,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对外贸易总局局长。

  1948年,钱之光到香港和秦邦礼一起,创建华润公司并出任董事长。

扫码分享到手机

(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