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之隧道暗挖段状况不断 就像在嫩豆腐里打洞

03.03.2016  16:04

正在建设的紫之隧道,是杭州目前最长的隧道。

它穿越群山、5条主干道及若干河道,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熬到了最后一关——暗挖段,从之浦路到梅灵南路,短短737米。全线贯通,就差这“一步之遥”。

可就是这段暗挖段,从2013年9月施工开始就状况不断,至今塌方2次。最近的一次,在上周2月22日(详见本报2月23日A6版)。

原计划今年上半年通车的紫之隧道,屡次发生状况,究竟能否按时完成,建成后安全质量又如何保障?昨天,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建设单位杭州市紫之隧道建设指挥部,抛出各种谜团求解——

15公里隧道只剩150米未贯通

坍塌段24小时不间断抢修

紫之隧道总长14.4公里。整条隧道南起之浦路,一路穿越龙坞、大清谷、西溪路、天目山路,到达北端的紫金港路。设计双向6车道,车速60公里/小时。通车后,来往城西西溪一带与之江转塘等地仅需15分钟。

隧道太长,所以分成6个标段来施工,各标段各自形成隧道后,胜利“会师”即可。现在除了1标段外,其他5个标段土建部分都已完成,进入到机电装修阶段。

1标段是最南的一段。明挖段700米已经完成。暗挖段737米,从之浦路开始下穿之江路,一直通到梅灵南路,因为土质条件太差,平均每天只能掘进1米。

目前暗挖段,仅剩下西线(北—南)10米、东线(南—北)150米尚未打通。这次发生坍塌的地方,就在东线的位置。

现在开挖的部分全部都停下来了,包括西线剩下的10米。我们还在坍塌段进行抢修,估计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隧道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曾建新介绍说,工地上有300多名工人24小时不间断在抢修,进行加固。

对于这次紫之隧道的坍塌,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工程专家王梦恕院士在上周的专家评估会上也表示,紫之隧道的施工,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现场施工人员也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

抢修让“嫩豆腐”变成“冻豆腐

在保质前提下力争上半年开通

今天早上还有险情发生,地面沉降过大,所有人大清早就赶过去了。”曾建新的相机里,61岁的总指挥陈云庆第一个冲上风险处查看情况,泥条从坍塌的缝隙处挤了进来。

从2013年9月开工至今,这段700来米的暗挖段,发生险情30多次,塌陷2次。陈云庆说,整个工程做下来,压力真的不小,自己的体重都减了好多。“我做地下工程30多年,这种难度很少见到。

屡屡出险的原因,他们的结论有两点,一是土质条件太差,二是施工难度大。

最大的原因还是土质问题。这里靠近钱塘江,地下土含水量大,流动性很强,就和小孩子挖泥巴的土质一样,太软不容易塑性,下面一挖就容易塌。”曾建新打了一个比方说——这段开挖隧道的施工就好比“在嫩豆腐里打洞”。

再有就是这里的“超浅埋暗挖”施工。一个超字,是指地面离隧道开挖处最近的地方仅8米,距离太近,在全国也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那么为什么不采用明挖施工?“主要还是考虑到对周边的出行、单位影响太大。”曾建新解释说。

为了把最后150米保质保量打通,他们的抢修工作之一就是不停地对土体进行加固,灌入水泥浆,“让嫩豆腐变成冻豆腐。

紫之隧道建设指挥部表示,工程的质量永远放在第一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确保今年上半年紫之隧道能建成开通。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余雯雯/文 龚子皓/制图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