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精算师在上海”档案文献展亮相外滩
01.03.2016 15:50
本文来源: 档案局
展览分为“缘起·筚路蓝缕”“奋进·新的征程”“创新·硕果累累”和“憧憬·继往开来”4个板块,共计200余件展品,通过图片、档案文献和实物,回溯了从18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位精算师在英国出现,到1920年中国最早的三位“海归”精算师陈思度、陶声汉、李守坤在上海助力民族保险业发展的难忘历史,充分展现了上海在我国精算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贡献。1982年陶声汉编撰的《人寿保险数学浅释讲稿》拉开了新中国精算教育的序幕,随后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沪上高校的精算教育蓬勃发展,上海精算界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协同并举的创新之路。精算大师陶声汉的女儿陶乃绵特地赶到了展览现场,这位80岁的老人看着展览展出的父亲书稿激动不已:“就是这本《人寿保险数学浅释讲稿》,当年爸爸一边教学生一边写就了这本书。”
“这是国内首次以精算师为主题的展览,非常有意义。”上海财经大学精算保险中心主任谢志刚教授强调。他表示,上海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对会计、审计、精算等人才队伍进行细分并进行重点打造,此次展览有望引导更多有志者加入精算师行业,而精算师职业的建设和发展,对于造就高端金融人才队伍、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市档案局馆致力于依托全市丰富的金融档案资源,通过组织金融档案史料展陈、学术沙龙、系列讲座、影片展映、学生课堂、百姓讲坛等活动,在学术研究、信息集聚、现代金融知识普及、金融档案资源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以此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2月29日 总第2880期 第一版
本文来源: 档案局
01.03.2016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