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做精五篇文章 聚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

04.01.2016  03:37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调研时,根据舟山战略地位和国家战略布局,明确提出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形成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2015年以来,在反复学习领悟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础上,舟山市紧紧围绕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一号工程”,按照当前“边谋划、边建设”的总体思路,扎实做好调查研究、项目推进、互利合作、船型研究、港口信息化五篇文章,聚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总体推进顺利,特别是一些重要事项、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果。


  一、围绕研究做文章,提速中心方案编制进度


  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总体方案编制的前提和基础。2014年底以来,为切实掌握长江沿江主要城市、港口和企业的核心需求,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多次组织精干力量,深入重庆、武汉、安徽、上海等地考察调研。2014年11月,深入长江沿线港口和钢铁企业,全面了解铁矿石运输物流动态和需求;2014年12月9日-11日,在周江勇市长带领下,与长江航务管理局、上海市交通委、上海港集团全方位、深层次交流对接;2015年1月5日与上海港集团商讨罗泾码头产业转移事宜;2015年1月19日沿重庆顺江而下调研集装箱物流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2015年4月7日溯江而上调研沿江粮油产业发展情况。同时,对标国际,对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江海联运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研究。根据调研实情及研究情况,形成《舟山港域铁矿石中转现状及发展分析》、《“江海联运”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启示》、《长江沿线粮油加工企业进口粮食需求及运输现状调研报告》等10余篇专题性支撑报告,为总体方案编制提供详实的分析参考。同时,不断深化相关课题研究,编制完成《“十三五”时期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思路与对策研究》、《加快推进舟山江海联运铁矿石分销中心建设的思考》等课题,与省交通技术学院合作,形成《江海联运运输现状与优化研究》(初稿)报告,为中心建设提供更详尽具体的建设思路与对策建议。目前,《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总体方案》征求16个各部委意见已基本反馈完毕,国家发改委将尽快组织对方案进行最终修改并报国务院审批。


  二、围绕项目做文章,夯实中心发展基础


  项目是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首要抓手。按照“主攻核心港区、强化功能集聚、借力多元投资、加快实质推进”的思路,梳理筛选一批特别紧迫、具备较强操作性、契合市场需求的重大港口项目建设,如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马迹山三期、黄泽山区块油品基地、实华二期原油码头、舟山LNG接收及加注站、金塘木岙集装箱、小洋北侧支线泊位、优质农产品(澳牛等)进口基地、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三期项目等,并排定了推进计划和时间表,率先启动实施。同时,加强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高层互访,积极争取合作,谋划建设舟山国际铁矿石分销中心。目前,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一阶段工程于2015年10月13日完成重载试车,争取2016年初试运行;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二阶段工程也于2015年3月开工建设;2015年7月初与巴西淡水河谷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港口装卸、堆存、保税仓储、混矿加工及国内外贸易转运等达成合作意向,并携手打造舟山铁矿石分销中心。此外,还积极谋划一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三期等中远期重大项目,进一步增强我国石油储备保障能力。


  三、围绕合作做文章,营造中心建设氛围


  互利合作是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内在要求。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是一项跨区域、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光靠舟山自身力量远远不够,需要长江沿线城市和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特点,形成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发展格局。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与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船级社以及沿江重点港口城市沟通协调,探索建立共同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合作机制并取得积极成果。2015年4月14日分别与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船级社、长江港口分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江海联运信息交换共享合作协议》等4个战略合作协议,就港航物流产业发展、直达船型研究、信息交换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南京、武汉、重庆等沿江主要港口共同发布《江海联运港口联盟舟山宣言》,组建跨区域合作联盟,研究制订合理分工、分段衔接、统一调度等江海联运业务制度,进一步提升大宗物资、集装箱等货物江海联运能力。积极推动舟山市与马鞍山市对接,2015年8月20两市签订《加快推动江海联运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港口建设、货源组织、江海联运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共推港航经济发展。同时,配合交投集团打造国有航运龙头企业平台及设立江海联运产业投资基金。目前,规模化国资航运企业——浙江新一海海运公司于2015年5月1日挂牌成立,整合国有运力50万吨,总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开放式的舟山江海联运产业投资基金也已全面投入运作。


  四、围绕船舶做文章,破解中心发展瓶颈


  研发江海直达船型是有效解决江海联运瓶颈,提升长江干线航运能力的关键技术。一是成立研究机构。借助中国船级社技术优势,联合长江航务管理局及相关单位,设立江海直达船型研究工作委员会,挂牌成立中国船级社研发中心舟山办公室,构建集政府部门、专业机构、航运公司、船舶设计单位于一体的协同工作平台。二是制定江海直达船舶规范技术标准。通过对舟山-马鞍山、舟山-武汉特定航线风浪和波浪载荷等自然条件分析,及对马钢和武钢航道、码头条件调研,编制完成《江海通航船舶设计评估准则》(建议稿)。三是研发江海直达高能效示范船型。基于江海直达船舶规范技术标准,结合长江干线通航环境、沿江物流需求及航运企业运营实际,编制完成舟山-马钢特定航线目标船型(2万吨级矿砂船)技术方案初步设计、《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关键技术研究》(建议稿)以及论证目标船型经济性。三是研究建立安全监管体系。针对江、海两个航区特点,结合现行江船和海船两者监管体系实际,编制完成《江海通航船舶检验暂行规定》;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争取江海直达船舶纳入内河标准船型管理体系。


  五、围绕信息化做文章,提升中心服务功能


  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是提升中心服务功能的重要支撑和举措。一是搭建江海联运数据交换平台。依托港航EDI在集装箱业务数据交换的基础上拓展大宗散货和件杂货业务数据交换能力,参照国际、国家、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及长航局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现有标准,编制完成《江海联运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及江海联运交换网络链路架设、数据接口改造、数据交换服务器和数据交换软件安装等工作。同时,加强双方技术对接,明确2大类共12项交换数据内容,并于2015年10月底完成江海联运信息网络搭建和数据交换测试工作,2015年11月1日基本实现与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港口、船舶等8类基础数据交换共享,当日累计交换数据超过30万条。二是搭建统一门户网站。利用“互联网+江海联运”,打破各领域“信息孤岛”,集成各类物流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门户网站,实现与港航、口岸单位等政务信息系统有效衔接及供应链各方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整合优化现有面向企业政务事项,完成港口生产作业、航运企业管理、货代、船代等企业通用软件的初级开发,打造“一网揽尽”网上办事大厅。2015年11月初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门户网站正式上线运行,全市已有33家江海联运业务港口企业完成入驻;三是建立江海联运数据中心框架。围绕“船、港、货”江海联运物流业务,基本确定港口生产、货物流量流向、作业船舶、船舶滞港、拖轮昼夜作业、航道船舶流量、企业经营等10个方面的物流数据采集范围,完成货物流量流向数据建模,形成“海进江、江出海”完整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全程透明化。(浙江省港航局报送)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发展迅速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截止到9月底,12个重点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