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决心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 腾出空间培育好“鸟”
可能没有哪个地方像富阳造纸业这样命途多舛。从鼎盛时期的四五百家缩减到如今的125家;“一张洛阳纸,十万打工者”已成过去,如今在富阳,没有个数万吨的产量,都不好意思说在富阳从事造纸业。
也可能没有哪个地方像萧山航民村那样令人啧啧称奇。6万元起家的村办企业已然成为上市公司,“村庄脏乱差,农民穷苦瘦”那是几十年前,如今的航民村,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公司26家,总资产70亿元。
它们,仅仅是浙江经济的一个缩影,破解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低小散产业的问题,推进工业结构向高度化、合理化方面升级,浙江再次腾飞的底气来自——腾笼换鸟。
写在前面的话
从挑着担子叫卖,到在马路上建市场,钱塘江孕育的浙江大地,一直抖擞精神、活跃奔腾,肆意又野蛮地生长着。这里曾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还被称为窥见全球经济的风向标。同样,它也经历转型阵痛。以民营小企业起家的浙江逐渐在丧失价格优势,又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面临环境污染的窘境……
然而,在遭遇一个又一个壁垒之后,浙江依旧在创造经济奇迹。这其中,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提出,作为转型重要抓手的“四换三名”作用不可估量。
“腾笼换鸟”,是淘汰低、小、散的落后产能,换得一批批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大力发展;“机器换人”,是用更多国际一流装备武装起浙江产业,打通浙江传统产业升级的快捷通道,练就“浙江制造”迈向“浙江创造”的元气;“空间换地”是以向上向下发展,用更少的土地创造出更多产值;“电商换市”,则借由一根网线,一件件浙江制造甚至是饱含泥土气息的农特产,走向五湖四海。大力培育“名企名家名品”,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浙商尤其是创二代的转型升级,让更多浙江名品成为市场引领者。
自从被系统地提出,就连续两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全省两会乃至全国两会当中被反复提起,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四换三名”,换出了浙江经济转型新气象。再过几天,浙江省两会召开。在此之前,时报推出“四换三名”系列报道,带大家看浙江“四换三名”新成果,转型升级打出的新天地。
低成本一去不复返 优势如何再造
从杭甬高速瓜沥出口下来就是浙江首富村——航民村。村里的老人依稀记得30多年前,以种地为生的农民人均收入仅120元。当村里开出第一家村办印染厂的时候,村民们觉得已经难以想象,有工作岗位又有钱,种地还不耽误。
如今,印染在航民村仍然是主业之一,不过航民股份印染分公司一层的厂房已经变成了三层,随着标准厂房的建设,里面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
“市场上印染品种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设备不足以满足这么多的要求。”航民股份印染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到现在,已经更新了70多台气流染缸,每台70多万元,近5000万元投资。几年来,已经完成航民股份印染分公司车间整体改造、钱江印染化工有限公司染料车间改印染、美时达印染厂房设备改造等重大技改项目。与此同时,航民旗下3家热电企业完成锅炉、背压机组技改升级等。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首席记者 丛杨 时报记者 刘永丽 文 范跃新 制图 编辑:见习编辑 吴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