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方寸之间的美

05.03.2017  16:04

  一方印石、一把刻刀、一盏孤灯,以石为纸、以刀为笔,很多个夜晚,篆刻爱好者程明都是这样在书桌前卸下白日里的工作和琐事,在方寸之间挥洒情怀。

  而绍兴,其实是一个与篆刻渊源颇深的城市,首创石刻印材的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就出身诸暨。如今篆刻艺术较书画更冷门,我们该如何欣赏这门“高冷”的艺术?

  在方寸之间寻自在

  工作室的一盏小灯前,程明挑选了一块打磨抛光后细腻光洁的印石,在木制的印床上把它牢牢固定,把事先花了不少时间构思的印稿一气呵成地写在印面上,再拿起一把合适的刻刀,深吸一口气,手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力道,紧贴印文的笔画开始下刀……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

  追溯篆刻的历史,迄今已流传了3700多年,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200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1972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美院的程明是绍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昌硕印社社员(1989年成立于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家乡安吉、以吴昌硕之名名社),他把篆刻作为业余爱好已经两年多。

  白天有其它工作,晚上比较安静,他就会写写字,刻刻章,作品还偶尔放在朋友圈里“拍卖”,得到一些朋友的青睐。

  “有时候刻完一枚章,一点也没有睡意,后半夜两三点还在朋友圈晒作品,朋友觉得我很累的样子,但我在刻的时候是一种享受。”程明说。

  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在印面上,一笔一划在刻刀下慢慢呈现,对程明来说,与印章相处的时光,是他日常生活之外的“桃花源”。

  有时候他还会借酒助兴,人比较放松,把平时刻章写字的条条框框扔到一边去,在创作细节上的纠结少了,酒后的作品也更真切和率性。

  半路出家爱上篆刻

  程明是浙江永康人,从中国美院毕业后来到绍兴,从事室内设计方面的工作,已在绍兴扎根20多年。

  程明在杭州中国美院求学时期,身处教育系,其中书法、美术、篆刻、国画都有涉及,他的兴趣主要在书法方面。

  之所以心仪书法,主要是家里的老爷子练毛笔字,程明记得,小时候过年,邻里乡亲的对联全是来家里写的,那时父亲也带着他练字,后来过年写对联的任务就交给程明了。

  而在美院求学时,除了正常的书法课程,他也会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帖子来临摹,“宋四家”之一米芾的《苕溪诗帖》,他前后练了一年多,很欣赏米芾笔下的浓纤兼出、纵横恣肆。

  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故前人称刻刀为铁笔。篆刻,首先是篆,写篆书,而程明的书法基础也给他的篆刻入门带来便利。

  “练字一直没断过,而拿起刻刀则是这两年的事。”程明说,在美院才正式接触篆刻,没有深入去学,但对篆刻一直是喜欢的,偶尔看一些作品集、篆刻展,掌握一些印文布排方式。

  虽然在方寸之间的实践仅是这两年的事,但程明的作品已获得不少认可,而在创作上,程明也有了一些心得。

  “有一句话说,篆刻是小心落墨,大胆奏刀。意思是要把精力花在构思章法上,章法不好,再改也没有用。”程明说,在章法上有不少小巧思,比如为了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与字相互顾盼,往往将其中笔划随势伸缩,上穿下联以达到气贯势连。

  绍兴与篆刻的渊源

  绍兴自古出名人,从诗词书画到政治科学,一大批名家蜚声国内外,大部分人对篆刻、印章之类的词汇不算陌生,但说起篆刻领域的一些名家却不算熟悉。

  材质是艺术创新中决定性的因素。作为可追溯的文人中第一位将铜印时代推进到石章时代的王冕,在印学史上有重要贡献。相比坚硬沉重的铜印,他将方便镌刻的花乳石引入篆刻创作领域。

  花乳石细腻温润,普通刀具就能刻,为文人自篆自刻提供了理想的印材。刻印者便从写篆到奏刀全部由一人完成,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因而篆刻也成为了文人学者的乐事。这对明清以来的印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石料的发现意味着真正“篆刻”的兴起。

  关于花乳石刻印最早的记载出自元末明初刘绩《霏雪录》中,文曰:“初无人,以花药石刻印者,自山农(王冕号号煮石山农)始也。”又云:“山农用汉制刻图书,印甚古。”另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时文石刻图书起》所言:“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

  花乳石产地就在诸暨周边,王冕取之刻印也顺理成章。从王冕传世的绘画作品中所遗存的“王冕私印”“王元章氏”“会稽佳山水”“方外司马”等十几方印鉴来考量,多参法汉印,其线条斑驳,富有刀感石性,虽如今实物难觅,但还是可断为石材。

  后来,石质印材广为文人应用,越来越多文人刻印,有的用来出售贴补家用,有的则和作诗写词一样,寄托情感,有的则是以印会友。

  而从近代来看,当年发起创建西泠印社的4位浙派篆刻家,其中就有绍兴人吴隐。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的西泠印社,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

  因为家庭困难,十多岁时,吴隐就不得不到杭州一家碑版铺学习碑刻,并逐渐成为一名浙派篆刻的刻碑名手。

  如今,虽然篆刻艺术较书画冷门,但绍兴仍有一群篆刻爱好者着迷其中,绍兴本地也有一些篆刻名家大隐于市。

  如何欣赏篆刻艺术?

  从最初权力的象征,到后来作为社会交流的凭信,现如今,除了一些单位的公章,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印章了。在绍兴,虽然还能找到一些刻章的店,但一般是用机器操作。而如今的篆刻艺术,也早已脱离实用,大部分篆刻而成的印章也成了欣赏把玩的艺术品。

  而从艺术角度来分析,篆刻又是一门综合艺术,直溯文字渊源,旁通书、画之理,又兼镌刻技艺,内含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面对一件篆刻作品,究竟如何看出门道?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会看一个印章传达什么气息,不同的篆刻作品有书卷气、山林气、狂狷气或者匠气,这种气息或浓或淡,或清或浊,或俗或雅,是我评判一件篆刻作品高下的重要标准。”程明说,其它还有分析篆刻中的三要素:章法、字法、刀法,比如看作品采用的形制形式是否适当,印文布局配篆是否合理,章法、字法、刀法是否配合协调到位等等。

  就像画家看篆刻,会看其中的文学绘画意境;书法家看篆刻,会看其中的笔情墨趣;建筑师看篆刻,会看文字布排的空间结构。程明认为,好的印章,会给欣赏的人一种意蕴,提供广阔的联想空间,而每个人的美学素养不一样,欣赏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对同一个作品的评价也会有各自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