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根管线一“廊”牵 走进全国地下综合管廊的杭州试点
4月21日,杭州成功入选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也叫“共同沟”。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国务院启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
目前,杭州有3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年的地下综合管廊,在未来的两年中,杭州还将投入38.11亿元,试点5个总长度32.26千米的地下综合管廊。正如政府所期望和努力的那样:“地下管线虽然看不见,但是它的状态如何,能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一个城市领导者的责任心。”
地下综合管廊
杭州已有3条
池塘湖漾密布,岸边芦荡飘曳,这里是闻名遐迩的西溪湿地。但很少有人知道,目前杭州已建成并运行的3条地下综合管廊之一,便隐匿于此。
与影视剧中看到的一样,这条地下综合管廊的入口,就在我们脚下。工作人员掀开半块藏在绿化设施中的钢板,露出黑洞洞的方形竖井——这就是通往“地下世界”的路了。竖井不大,人只能一个个下去,先沿着铁梯往下爬了六七档,再走过一小段楼梯,一条隧道在地下伸展开来,轻微沿着地势起伏,深入其中仿佛游走于地下巨龙的腹部。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条管廊长2.3千米,目前杭州最长。
但与影视剧里不同的是,管廊并不是巨大的圆形管道,而是由3个独立的方形仓组成,总宽约5.6米。我们的位置在主仓,横截面宽2米、高2米,十分宽敞,除去管线所占的空间,能并排走2个人,甚至在里面骑车也没问题。这条管廊与西溪湿地同步建设,2012年投入使用,主仓内集中了区块的“生命线”:一侧架设有上中下三层电缆架,上中层位置是用防护材料包裹着的电力、通信等线缆,最下层则是给水管。顶部安装有通风、照明等设备,为保证安全,管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一道防火门。在主仓两侧,各有一个独立的雨水仓和污水仓,设计这些,是因为湿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一旦下起暴雨,这里就能像海绵一样暂时蓄水。
“国外影视剧中里常出现的那种圆形管廊,很多原来只是单纯的下水道,因为空间较大,后来人们又在里面布入了其他管线,变成地下综合管廊。但按照现在的设计理念,为了保证安全,燃气必须单独设仓,雨水一般要单独设仓,强电和弱电宜分仓,还会预留一些仓供将来添加管线,所以现在的管廊大多采用方形、多仓的箱涵结构。”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地下空间和管线处处长陆革解释说。另一个与影视剧里不同的是,管廊的墙体并不是砖,而是由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预制而成,耐压、耐水、耐腐蚀,设计使用年限是100年。
杭州的另一条地下综合管廊,位于钱江新城,全长2160米,工程于2005年10月完成土建。“比较可惜的是,当年在建设这条地下综合管廊之前,一些管线已经直埋,再强制其入廊显然没有必要,所以目前管廊里面只入了供水管线,主要作用还是预留。今后,一旦那些直埋的管线要迁,就可以入廊了。”陆革说。
但事实上,杭州的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还要追溯到上世纪。1999年,杭州城站火车站在第三次重建,一段500多米长的地下综合管廊也随之建成。在规划时,对于这个“500米”,杭州更多的想法是试验和预留,毕竟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地下综合管廊并没有很深的认识,在现实中也没有很强的急迫性。没想到“试验”很有先见之明,管廊建成后供水管线、污水管线、高压电缆、通信电缆4种管线即入廊,有效减少了城站地区道路反复开挖。
看点其他新闻: 放晴!连晴5天!杭州明天起又要热到30℃左右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方臻子 通讯员 杭 建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