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创新】宁波流域联席会议构建河道管护新模式

26.07.2017  13:52

 

宁波流域联席会议构建河道管护新模式

 

【本站7月26日讯】宁波市甬江、奉化江、余姚江(简称三江)承载着防洪排涝、通航灌溉、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等众多功能,三江流域总面积5864平方公里,干流总长101.9公里,流经余姚等10个区(市)。

 

2005年9月宁波市三江河道管理局成立,主要负责河道全线的水域日常保洁、巡查和水政执法、堤防养护、水闸管理调度。因线长、面广、事多、人少等原因,管理难度较大,陆域水事违法事件处置协调机制不通畅,流域性突击清草时有发生。随着宁波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管理需要。为此,宁波市2014年修订实施《宁波市甬江奉化江余姚江河道管理条例》,建立了三江河道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创新三江河道分级管理体制。

主要做法:一是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结合,完善管理架构。新三江条例明确了三江河道实行按流域统一管理与按区域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在管理模式上,由之前以三江管理机构单一管理为主变成了以属地具体管理、市级监督检查、社会公众参与的多层次管理;在执法监督上,由单一的执法主体变成了上下联动、横向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在河道保洁上,由中心城区扩大至全流域保洁;在河道建设上,由行洪排涝为主逐步向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在管理目标上,逐步向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方向迈进。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细化职责分工。议事方式包括全体会议、专题会议、联络员会议。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开一次,专题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沿江各区(市)人民政府、市发改、水利、住建、城管、国土、环保、交通、海事、海洋与渔业、公安、经信、法制办等相关部门承担相应的建设管理和协调执法任务。

 

三是制定考核办法,保障管护资金。三江河道管理联席会议制定了三江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年考核”的监管机制,细化了考核细则,明确了工作要求。由市财政、水利联合发文,明确了堤防管理养护和河道保洁的资金补助政策,保障管护工作所需资金,并加强资金使用绩效监管。

 

四是鼓励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宁波市三江河道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于2015年4月聘用了首批义务监督员,于2016年3月组建了三江保护志愿者队伍。围绕三江河道管理,多次开展主题活动,使义务监督员和志愿者们了解保护三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社会监督力量。

实施成效:新三江条例出台以来,三江河道管理全面落实,沿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出台三江河道管理工作方案,落实了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管理力量得到大幅度增强,为开展三江河道各项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江河道分级管理体制的实施和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有效整合了沿江各地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了平台作用,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细化了以堤防为主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内容,促进三江河道管理朝着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开创了三江河道管理新局面,是流域类河道逐步实现综合管理、流域管理的成功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