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北京武汉等地公共文化服务尝试:美丽空间 是否安好

25.02.2015  12:51

  在地铁里建设文化墙、展示诗歌、播放交响乐,在街区涂鸦……本报曾报道过的这些城市中的“美丽空间”,让人们得以在不经意间与文化相遇,也让水泥丛林中弥漫着文艺的气息。如今,这些“美丽空间”是否安好,效果怎么样,将如何“转型升级”?记者进行了回访。

  ——编 者

  公共文化空间鲜活升级,辐射更广、项目更多

  “葡萄从藤叶的缝隙间挂下来/我爱她们的羞怯和含蓄”,在武汉市洪山广场地铁站内,市民王艺蓉诵读着诗人田禾的《葡萄架下》。“读诗能让人静下心来。”她说,诗歌是最美好的语言,希望今后在公共场所能读到更多的诗歌。

  自2012年9月至今,由湖北省作协、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公共空间诗歌”主题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诗歌的覆盖面和展示力度都越来越大。”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的公共空间诗歌活动,选用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100名诗人的200首诗,分布在1号线、2号线和4号线58个站点的873块广告牌和3列列车上。规模之大,属历届之最。

  淡墨荷花,悠悠远山,那背手远眺的诗人是白居易吗?在杭州地铁二号线钱江路站,一条文化凳上的画面,令人联想到白居易的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约一年后重回杭州地铁探访,杭州的地铁文化墙完好,文化凳出现时间的痕迹。武林广场站里,一个男孩看到了文化墙上的图案,大声说:“妈妈你看,杭州地铁里有麋鹿!”地下文化空间的经营者期待的,也许就是匆匆来去的乘客一个会心的眼神。

  在北京,地铁10条线路的160个车站里,办起了流动的“音乐厅”,每天分5个时段播放由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提供的音乐作品。自去年1月,由国家大剧院和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乐行北京”项目正式启动。据介绍,“乐行北京”启动以来,不仅在曲目编排、播出设备方面进一步优化,还不断扩充更新曲目,每个月定期更新20首新曲目。

  “雾都”重庆的冬天,主色调本是灰白,而黄桷坪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街区。街道两侧的楼宇表面,长满了古灵精怪的彩色涂鸦:一张张表情夸张的人脸,或静止或跳跃的古怪动物、抽象离奇的几何图案……如同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让人目不暇接。这幅巨大的涂鸦,创作完成于2007年。自打落成,它就与整条街道的民居完美融合,浑然一体。约7年过去了,色彩却依然鲜活一如往昔。

  要给民众更好的文化体验,仍需总结不足

  如何给民众更好的文化体验,需要回顾经验、总结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阳春白雪”的诗歌在地铁站内展示,有啥效果?江汉大学武汉地铁公共空间诗歌研究团队曾做过问卷调查。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吴艳介绍说,有53.8%的市民表示,在乘坐地铁时留意并阅读过广告牌上的诗歌;68.48%的市民希望扩大公共空间诗歌的展出范围并延长展出时间。

  吴艳建议,主办方可将诗歌形式和内容加以丰富,增添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程度的市民的诗歌。“还可以在市民中进行诗歌征集,让活动更接地气。

  “乐行北京”的这一年里,乘客有何反馈?在北京工作的王鹃说,在地铁站听古典音乐,脚步变慢了,心情舒缓了。目前国家大剧院正在做调研分析,希望通过调整音乐,给乘客带来更好体验。

  杭州地铁文化墙在一年前推出时,一眼就让人记住了“文艺范儿”,杭州地铁的做法已得到了大众认可。杭州地铁集团的工作人员陈晶晶介绍,目前三号线、四号线的文化空间设计已开始征集,“今后,杭州每条地铁线都会像一号线那样,配套自己的文化空间,并突出各站不同的文化特色,来传递千年古都的文化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