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十七届公共文化论坛在平湖市举行
11月3日-6日,由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浙江省文化馆主办,平湖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平湖市文化馆执行承办的浙江省第十七届公共文化论坛在平湖市举行。全省各地文化馆群文理论骨干60余人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采取专家讲座、实地参观、理论研讨的方式进行。论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巫志南、全国理论研究专家王全吉,分别从“中国中长期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思考”“公共文化服务热点透析”两个方面为大家作了精彩讲座。两位专家精心的准备、精深的功底、精彩的演绎给全省群文理论研究骨干打开了一扇窗,拓宽了视野。与会人员还围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题,从标准化均等化与服务效能提升、社会化公众参与和机制创新以及文化馆管理与体制创新等视角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文化馆服务效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论坛间隙,主办方组织大家参观了平湖市数字文化体验馆,使大家对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有了直观的认识。
论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全省各地群文理论调研干部的积极参与,到6月5日截稿时共收到论文160余篇。为了确保论坛取得成效,在论坛举行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举办了群文理论干部培训班、论文加工会等,使参赛作者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掌握公共文化服务的最新研究动态等,确保了参赛论文的质量。从本次论坛参赛论文中推荐的42篇论文在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28篇论文在年会征文活动中获奖,其中20篇一等奖论文浙江有9篇。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各地文化馆(站)的服务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设施、服务方式、服务效能、服务品牌等方面进一步趋于规范和标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一是文化场馆的现代化,包括场馆面积达超标、设施功能优良、数字服务跟进及时;二是服务方式常态化,包括“文化走亲”广泛开展、网上服务快捷方便、流动服务灵活多样;三是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各馆(站)在现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开设新的免费开放项目;四是打造品牌化服务项目,各地广泛开展具有地域特色、传统特点、时代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形成并在催生了包括活动、培训、设施等诸多方面的品牌。这些品牌以其特有的吸引力、凝聚力,丰富活跃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也扩大了当地文化的知名度,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