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运动健身走 杭州市民最爱动
30日,省体育局对《2014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和《2014年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进行了发布。监测数据显示,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了35.8%,其中杭州比例最高,达到了40.2%;全省国民体质合格率为90.4%,与2010年基本持平,而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体育人群逐年增多
四成杭州人经常在运动
为全面、及时了解我省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和国民体质状况,客观评估浙江省《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和科学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我省分别开展了2014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数据显示,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5.8%(含在校学生),比2007年增长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为26.8%,乡村居民为17.2%,城乡依然存在差异,但是差异在缩小。其中杭州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6%(含在校学生),位居全省首位。
我省国民体质合格率总体水平稳定,合格人数比例为9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合格率为90.0%,女性为90.9%。在全省11个地市中,宁波市合格率以95.7%位居全省第一。而我省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名列全国第二,与2010年相比提升三位。
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
健身走、小球类和跑步
我省老百姓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跑步?游泳?还是羽毛球?都不对!目前参加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是健身走。
据统计,浙江老百姓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分别是“健身走”、“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百分比分别是73.0%、24.1%,其他依次为“跑步”、“骑车”、“登山、攀岩”。与2007年相比,采用“健身走”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增加最多,增长11.1%。“广场舞”因只在中老年女性中占较高比例,未能进入前列。
调查显示,浙江老百姓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自己练习”,还有与“朋友、同事一起”、“家人一起”、“单位组织”进行锻炼。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58.3%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比2007年提高了2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其中同事、朋友相互指导的人数比例最多。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健身路径”和“公共体育场馆”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为“自家庭院或室内”、“公园内的空地”等。
2014年浙江老百姓全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为146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8个百分点;在体育消费人群中,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90.8%;从消费金额来看,支付场租及聘请教练的人均消费最高,为1291元。
-预测
今后五年体育人口“大跃进”
喜人的大数据背后,孕育着怎样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省体育局局长孙光明剖析,我省体育设施建设紧贴百姓需求是亮点。
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基地、健身步道)13个、省级全民健身中心18个、乡镇(街道)及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300多个、健身绿道超过1000公里,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率100%,省、市、县三级均已建立体育总会,全省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已达2978个……
另外,蓬勃开展的群体活动,使不同的人群受惠。“职工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幼儿体育大会、海洋运动会、生态运动会……特别是根据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地理特点,分片区开展的全民健身联动,县级参与面达到了100%,展示和竞赛项目达到300多个,累计参与人数达百万人次。”
“这样的数据和目前的发展势头是吻合的,属于意料之中。”杭州师范大学的博导凌平教授表示,刚刚对杭州、宁波、温州等5个城市做过运动习惯的调研,结果显示经常运动的人数占38%-40%,有时运动的人数占20%,“这20%就是以后的增长对象。我认为在今后五年内体育人口会有不可思议的‘大跃进’,将有30%-50%的爆发性增长,目前正处于拐点阶段。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的“黄金计划”后,当时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目前,大家的健身价值观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前运动是锻炼的手段,现在则是生活方式,自觉自愿地去流汗运动。以前大家一般选择不花钱的公共运动场所,现在则舍得花钱买健康、买快乐。
“今后的问题是体育场馆发展和爆涨需求的差距。”我省前不久也进行了运动场地的普查,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肯定,这依旧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尤其是我国中产阶层日益增多,他们舍得运动方面的投入,希望在舒适的场地里进行有趣的技能学习,这也将会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而目前我省的运动场地中,健身路径以及相对简陋的运动场所占了不少。生活品质的提高与健康息息相关,现在我省的人均体育消费不到两千元,我估计,到2025年我省的人均体育消费将在1万元至1万五千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