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后的笕桥历史文化街区主打“义信文化”

27.04.2016  09:35

计划建各类文化设施 在主干道设400多米长的主题墙绘

笕桥历史文化街区,将在今年三季度启动征迁,预计在年底前完成357户居民户的征收工作。拆后建什么?对此,笕桥街道有一种炽热的坚持——打造“义信文化”。

笕桥街道将传承和保护笕桥义信文化,主要从三方面多方位全力打造。首先,拆建后的笕桥历史文化街区将建起义信文化馆和戴进纪念馆、人防博物馆、丝绸展示馆等文化设施;其次,机场路、同协路、开创街等主干道将制作以义信文化为主题400多米墙绘,共计1000余平方米;另外,宣传义信文化的绘本、动画片等将在街道辖区内的幼儿园和学校铺开。

笕桥地域历史悠久,农耕文化丰富,自古读书蔚然成风,历代名人、乡贤辈出。持义守信,不仅是笕桥弄口人的信条,还成为笕桥一带街镇集市行贩商贾恪守的诚信行规,使笕桥这些市镇数百年来生意经久不衰。

笕桥人文深受勤劳淳朴、耕读好学、谦让包容、乐于施善的“义信文化”的熏陶,追根溯流要说到800多年前的南宋。南宋临安府(今杭州)东,艮山门外,有一座偌大的庄园,即南宋贤臣郑兴裔的“郑家园”。郑兴裔是宋徽宗赵佶显肃郑皇后外家三世外孙,据《宋史·外戚传》记载,郑兴裔自幼孤苦,跟随叔父生活,后来时来运转,靠着部分家族余产,郑兴裔过上了好日子。当时有许多随宋室南渡的郑姓族人流落江南,衣食无着,十分凄苦。

郑兴裔想起幼时经历,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在如今的弄口村建造了“义庄”,又因种麦,俗称“麦庄”,以安顿流离失所的族人,同时也周济当地贫民,不仅给予无家可归的宗室人宿食,也时常用粟薯施舍族外人。麦庄施义,百年来一直被杭州人传为佳话。

笕桥百姓对其十分感恩,郑兴裔卒后,人们在后沙河永安桥(麦庄桥)东侧建立了麦庄庙祭祀。传承至今,“热肠古道添新曲,乡隅清溪流德音”。郑兴裔的义信之举,成为当地人的榜样,使“义信道德”成为笕桥人崇尚的道德,润泽笕桥千百年。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吕烨珏 通 讯 员 沈 鹏 姚乘乘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