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成儿童安全事故高发期 家长应该怎么做?

14.08.2017  20:22

  和小伙伴湖边戏水,12岁男孩不慎溺亡;教表弟骑自行车,9岁男孩摔骨折……

  孩子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却又自身脆弱、认知力不足,最容易遭受意外伤害。特别是每年暑假,孩子们有大量时间在家中或户外玩耍,家长一个不小心,他们就可能面临危险。昨天凌晨,杭州消防人员就在萧山区大江东河庄的湖泊里打捞上来一名游泳溺亡的12岁男孩。

   孩子暑假遇意外伤害几率大

  杭城一男孩昨被发现溺亡事发时身边只有小伙伴

  昨天凌晨2点多,杭州金利浦消防应急救援中心接到一名父亲的报警:他12岁的儿子溺水,请求救援。金利浦救援队迅速调派7名消防救援队员驱车赶赴现场。

  现场,溺水孩子的小伙伴战战兢兢。原来,意外并非发生在半夜,而是前天中午。当时,出事男孩和3个同龄的小伙伴相约到湖边戏水,谁知脱光衣物下水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落入了三四米深的深水区域,导致无法脱身而沉入水底。3个小伙伴吓傻了,经商量,藏好出事男孩的衣物后回家了。

  出事男孩的父母左等右等,一直等不到儿子回家吃晚饭,苦寻无果后,前天晚上8点左右报了警。民警在调取出入口监控后发现,出事前,这名小男孩曾和3个同伴在一起,于是找到了他们。

  经过询问,3个孩子再也顶不住压力,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大人,此时距离事发时已过去约12小时。昨天凌晨3点左右,救援队员终于将溺水男童的遗体打捞上岸……

   9岁男孩教表弟骑自行车右腿胫骨摔骨折

  生活中,有更多的儿童意外伤害是家人的不注意造成的。

  “明天要做手术了,要像个男子汉一样,要坚强。”在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里,一名小男孩躺在病床上,一边挂着点滴一边抹着眼泪,而一旁,护士小姐正在给他鼓励打气。

  男孩叫冰冰,今年9岁,读小学三年级。一个星期前,冰冰和表弟在家玩耍,他突然想教小表弟骑车,于是趁着妈妈外出买菜的时候,偷拿了妈妈的手机,刷了一辆共享单车。谁知道还没骑出多远,冰冰便摔倒在地了,当时是下午2点左右。他摔倒没多久,家人发现他,把他带回了家。

  当天,冰冰一直喊着右脚痛,但家人均以为只是扭伤了,没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一周过去了,冰冰脚疼的情况一点也没有好转,大家这才着了急。

  “冰冰的右腿胫骨骨折了,需要进行胫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手术后10天左右可以出院,但石膏得打上6周,3个月后才能下床。”市二医院骨科医生谢国盛说。这些数据提醒您别让孩子离开视线

  暑期是儿童意外伤害高发期55%的救援是孩子被反锁家中

  每年暑期,都是孩子受到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据了解,仅今年7月,因意外伤害到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小患者,就比其他月份多三成左右;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小患者,也比平时多了约二成。而据省市两级消防部门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至今,杭州消防因孩子陷入危机而被市民呼救出警救援20余次,明显高于平时;全省消防在这个暑假针对孩子的救援出警已有上百次,出警原因有孩子被反锁家中、反锁车内、躯体被卡、溺水等。

  其中,55%的救援是孩子被反锁家中,这些被反锁的孩子多为幼儿,家中所住的多是高层,被困原因主要是家长一时疏忽。这类救援不可小觑,今年7月13日,杭州主城区的两个小区里,就分别发生了两起6龄童高空坠亡的悲剧。防患于未然很重要。

  占据榜单第二位的是孩子躯体被卡,金属环、铁门、排水口、按摩椅等都成了“熊孩子”好奇的对象,他们会把手脚和脑袋伸进去一探究竟导致意外发生。

  暑期救援中,孩子溺水的案例只占10%,但造成的伤害却往往是最沉重的。

  发生意外的孩子多在五六岁近50%的伤害发生在家中

  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调查数据,意外伤害已成为中国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等专家表示,近50%的伤害发生在家中,以异物吞服、跌落、砸伤、夹伤、中毒和烫伤等多见。

  浙大儿院急诊创伤外科副主任赵国强表示,总体来说,发生意外伤害的孩子主要集中在五六岁,男孩比女孩多,因为男孩更好动些。

  “放暑假了,孩子们不用上课,出门玩得多,遇到交通伤害的比例也就相应高了,有些是走路不注意被撞倒,有些是骑自行车摔倒,也有父母骑着电动车带孩子出事的。”赵国强说,另外,夏天由于天气炎热、衣服穿得少,所以烧烫伤后往往比较严重,同样,因为衣着单薄,摔跤后也更易导致外伤和骨折。

  “每周,我们都会接诊两三个从高处坠落的孩子,主要是因为父母不在家或正在做家务,而窗户没关好,孩子好动爬上去不小心坠落。”赵国强介绍。

  杭州市儿童医院门急诊主任、主任医师楼凌云强调:“父母一定要看住孩子,别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一年四季都易“吃”出问题夏季还要小心动物咬伤

  儿童还很容易“吃”出问题,包括误食药品毒药、吞咽异物、气道窒息等。

  “一年四季都有儿童误服大人药物导致中毒的,比如降压药,还有孩子误食农药、化学物品的。”楼凌云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我们就接诊了一名儿童,误服了高锰酸钾的泡腾片,紫色的,可能孩子以为是糖果,结果口腔黏膜都灼烧发黑了。”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黄先玫介绍,每年都有近百例患儿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其中不乏气管内有异物的。

  “我们从患儿的气管内取出过不少小异物,如花生、瓜子、枣皮等,这些小异物很容易呛入主气管,再掉入支气管及其分支,引起患儿久治不愈的咳嗽喘息。”黄先玫表示,异物吸入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好动,对事物的好奇心强,如果父母看护不力或危险教育不到位,就会导致异物吸入的情况发生。

  每年的七八月也是动物致伤的高峰期,黄先玫就此特别提醒家长,孩子和犬类等宠物接触玩耍时,最好在一旁监护;带着孩子时,看到陌生动物,最好不要去招惹、激怒它;路上遇到未拴住的狗,最好绕道而行,如果无法绕开,应从边上快速轻轻通过,不要盯着它看,也不要发出太大的动静和声音。面对意外伤害

  可以这样预防与急救

  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后,如当事者具有救护、自救的知识,能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争取时间,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那么,该如何应对暑期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呢?杭州市儿童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陈静和余杭妇保儿科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英豪给出了以下建议:

  1、交通伤害

  预防:家长平时就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比如过马路需“一慢二看”;不要让儿童单独在马路上行走;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避免孩子乘车时将头、手和身体等伸出窗外;乘车要锁好车门,以免儿童打开车门开关;低龄孩子乘车时应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急救办法:发生交通事故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对危及生命的损伤或开放性损伤病人,需在现场紧急处理(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急救原则为“先救命后救伤”),同时要密切注意周围环境,防止其他危险再度发生;对不易搬动的伤者,要防止造成二次损伤。

  2、坠落跌倒

  预防:摔跌伤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的损伤。家长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身高、体重的游戏器材;阳台要有护栏,窗户要有锁;窗边不放置椅子、摇篮和其他家具,确保儿童不会爬出去;在洗手间、洗手盆前和楼梯等放上防滑垫,平时让宝宝穿合脚的防滑鞋;在桌角套上防撞角和防撞条,防磕伤。

  急救办法:小孩从高处跌落后,即使没有外伤或其他症状出现,最好也要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头部摔伤后要检查受伤部位,处理伤口,如无出血、肿块,24小时内要观察孩子有无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头痛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如果面部外伤合并颅脑外伤,应紧急送到最近的医院,同时观察孩子是否有恶心或呕吐的情形发生,意识是否清楚,当发现此类症状,家长切勿随意搬动、触摸受伤处。

   3、烧烫伤害

  预防:给孩子洗澡时要先放凉水后放热水;大人炒菜时,要告诫孩子不能靠近;不要让孩子独自进出厨房;电源插座要加盖,电器要有漏电保护装置;盛有热液的容器不能随便放;不要让孩子玩火柴、打火机,不要玩烟花、爆竹。

  急救办法:一旦发生烧烫伤,应迅速让孩子脱离热源,烫伤后愈早用干净的冷水浸泡、冲洗效果愈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当然不能过低,时间要大于30分钟;需保护好创面,尽可能暴露以保持干燥;如果出现水疱,不要弄破。

  如果孩子的衣物着火,要用棉被等扑灭,切不可抱着孩子奔跑,也不要用双手扑打,以免加重烧伤。特别应注意的是,如果衣裤贴在幼儿身上,切不可强行剥去衣物,避免皮肤剥脱。

   4、溺水伤害

  预防:看护要到位;不带孩子去任何非指定的游泳水域,如小河等处游泳;绝对不能让孩子单独去游泳;要让孩子时刻记住游泳安全规则,除非受过很好的救生训练,否则绝不可下水救人;下大雨时不要让幼儿独自外出,注意下水道井盖;不可让幼儿单独留在澡盆内、使用中的洗衣机旁。

  急救办法: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心跳呼吸,如没有心跳呼吸,应尽快进行心肺复苏,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5、误食及异物吞咽

  预防:不要用饮料瓶装有毒物品,如农药、洗涤剂、洁厕剂等;保管好药品,做好家庭用药的管理,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要分开放置家中的外用药和内用药及化妆品、清洁物品等。

  将小件物品如纽扣、硬币、电池等收好;不要给5岁以下儿童吃坚果、豆类和黏冻食品(汤圆、果冻等);教导孩子不吃不明食物;吃饭时不要逗小孩大笑;教育儿童不要口含物玩耍,如已发生,应婉言劝说使其吐出,不能用手指强行掏取,以免引起孩子哭闹,反而将异物吸入气道。

  急救办法:如果孩子误食有毒物品或药品,在孩子神志清醒且愿意配合的情况下,可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药物被呕吐出来;若孩子已神志不清或不愿配合,则立即到医院,不要忘记带上所误服的毒物或药物,或药物外包装、说明书,并大致估算服药量,以便医生对孩子的病情有准确的估计和针对治疗。

  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误服了强酸、强碱等不可催吐。(作者:记者 潘洁 王斐帆 通讯员 费宏 王雪飞 张颖颖 王回南 郑佳 戚小芬 王磊 文蔡郦制图 杭州消防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