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一米多一道 宁波鄞州车道"瘦身"保畅通
鄞州天童路与四明路交叉口,由三车道变为了四车道。
同样一条路,做出小小的改变,就能多“挤”出一条车道来。
开车经过宁波鄞州区天童路的市民发现,原本的三车道一下子变成了四车道,可看看道路并没有动工拓宽的痕迹,只是感觉行驶在隔壁的车子与自己挨近了些,而车道则“瘦”了些。
车道“瘦身”后,车道数量得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通行量也得到提升,从而缓解交通拥堵。这是鄞州区交警部门试水道路“治堵增效”的新方法。目前,鄞州已有8条路段完成增道“瘦身”改造。
如今,车道“瘦身”试行了两个月,效果如何?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挤”出来的车道
第一条“试验”道路是四明中路天童北路至钱湖北路段,双向四车道变为如今的六车道。记者在现场看到,崭新的车道分隔线已划定,原本每条车道宽4米,如今变成了3米左右,靠近交叉口的位置,车道白色实线被白色震荡线取代,车轮压到时有明显的震荡感。
新版车道虽比原来窄了,但司机们普遍反映,驾车时并不觉得难开。
“一般的私家车宽度不超过两米,瘦身后的道路也绰绰有余,公交车车身宽2.5米,加上后视镜宽度为2.6米,通行也有足够空间。”鄞州交警大队机动中队队长谢利明介绍。
车道“瘦身”并不是盲目“减肥”。从今年年初开始,鄞州交警部门就对辖区内几条主干道的道路状况、车流量、交通事故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挑选出最合适的车道进行“瘦身”。
入选的路段是按照1995年出台的道路标准建设的,当时要考虑货车的通行,所以设计车道宽度为4米。现在,宁波城区“禁货”,宽车道反而是种浪费,而不久前的浙江省最新标准也已把车道标准降为3米,验证了窄车道的科学性。
陈剑善是一位有多年驾龄的公交车司机,他认为车道宽窄并不与安全成正比。他分析,车道宽的地方很多司机喜欢钻来钻去,反而容易增加不安全系数。
倒逼规范驾驶
市民李鹏友家住鄞州区,上班在江东区,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开车是最闹心的时候。
“尤其在经过鄞州天童北路、钱湖北路时,等2到3个红绿灯那是家常便饭。”本来李鹏友担心,车道瘦身后,堵在那里的车会更多,没想到状况刚好相反,原来40分钟才能到单位,现在30分钟就够了。
交警的监测也佐证了李鹏友的直观感受。以天童北路和贸城中路路口为例,以前早晚高峰时,一辆车通过路口需要2至3个灯次,而现在只需1至2个灯次。
“车道宽度缩窄,增加车道数量,”这是车道“瘦身提速”最直观的原理。
“车辆太多,通过交叉口时间过长,容易导致交通拥堵。车辆在交叉口等红绿灯时速度一般都很慢,车道适当窄一些对交通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能增加通道则意义很大,道路交叉口畅通了,整条道路的车速会有显著提高。” 谢利明分析,尤其是在道路的瓶颈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车道“瘦身”治堵的另一个法门是车道窄了,倒逼规范驾驶。
“车辆随意变道,将会减慢通行速度,而且容易发生刮擦。”一位司机坦言,车道变窄后,不敢再轻易变道。
据统计,“瘦身”路段的交通事故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左右。
固有设施挖潜
车道“瘦身”能治本吗?鄞州治堵新招一出,引发热议。
“道路一旦建成,想要拓宽,难度不小。”交通建设部门相关人员分析,在旧城区和城中村等建筑密集的区域,巨额的拆迁费用大大提高了道路建设成本,个别道路拆建投资比例高达20∶1。这也意味着,城市不可能无限制地建设或者拓宽道路,因此,挖掘现有道路资源潜能,提高通行效率,无疑是现实困境下的一剂良方。
车道“瘦身”,在交警部门看来是治堵思路的一种转变。
“以前缓解交通压力想了很多办法,‘重量级’的就是限制车辆、限制车道、单双号通行等等,一定程度上都是抑制法。”鄞州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陈文认为,而道路“瘦身”体现的是疏导的理念。从管理部门自身而言,要着眼交通组织方案的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便民化,把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得更周密、更充分一些。而建设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路网规划布局的科学性,要根据区域交通流量等实际情况和新的规范标准实施道路建设,尽量减少重复改造。
据悉,这项新举措将向鄞州全区推广,目前一些合适的路段已陆续开始“瘦身”改造。
来源: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