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天机资源”利用;2019空天信息大会召开

19.12.2019  09:43

  中新网杭州12月18日电(胡亦心)当越来越多的卫星发射升空,产生庞大而复杂的信息数据库,如何获取、处理、建模、可视化卫星资源?如何便利高效使用“天机资源”?12月18日,2019空天信息大会在浙江杭州云栖小镇召开,在“空天信息产业与数据智能融合应用”为主题的主论坛上,“数字地球”作为解决方案,成为探讨焦点。

  据阿里云智能副总裁、数据智能总裁曾震宇介绍,自1999年中国发射第一颗民用陆地观测卫星之后,目前,中国已经有24颗在轨的民用陆地观测卫星,总量有300颗以上。当前,民用领域每天产生的卫星遥感数据有100TB,预计到2022年,总共数据量会到达100PB以上,实现爆炸式增长。

  “‘数字地球’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的数字化地球。”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邵宗有解释说,这概念是美国人在1998年提出来的,数字地球其实是通过卫星资源来描述、处理、分析地球环境和空间活动的相关数据集成化软件,把从卫星数据获取到解码、处理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封装起来,在一个软件上集中体现,用户使用这个软件,便可以使用天上卫星资源。

  一个国家想要做成“数字地球”需要具备三方面要素,邵宗有说,首先国家是个航空航天大国,能为数字地球提供空天信息来支撑数字地球发展,其次有很好的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最后需要有强大信息技术,“每天要能实现超过100个T的数据处理,做到一分钟上球,这是一个算力问题,最关键是高性能计算技术”。

  邵宗有介绍,空间信息是一个航空航天产业,先军后民后商,我们的空天信息产业也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通过军民融合到了政府,然后到了一些大政府型企业,最后通过“一带一路”走向海外,向全球提供中国治理方案,这是整个数字地球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途径。“现在应该说到了零界点,云计算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数据处理支撑,整个产业是在大发展的。”

  在2019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提出数字星球计划,希望把遥感数据在线化,变成一个开放数据服务,让有能力的人发挥想象力,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服务上层行业。

  “数字星球现在处于一个相对比较早期阶段,但也在一些领域做了一些尝试。”曾震宇介绍,如此前北京大棚房整治工作,可以把过去照片影像跟现在影像做对比,在AI分析下,能够做到对大棚房识别准确率95%以上,为探索自然资源全要素监管提供一种新模式和新方法;又如山东淄博在违法用地的识别上,以前需要两个监管专家花上将近3个月时间才能够分析完海量遥感数据,但在算法的自动识别后,能把三个月时间降低到几分钟,效率有了一个极大提升。

  畅想未来,LocusXCEO杨绍峰说,空天信息是时空信息框架,未来能够在这个框架基础上打造时空承载器,记录时空发生所有的事情。“未来打开数字地球,看到的不光是自然资源,看到的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发展史。”(完)

原标题:探讨“天机资源”利用:2019空天信息大会在杭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