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如何变金山
阅读提示
东南形胜,林海无际,这是福建武夷山区。武夷山形成于6000万年前的火山大喷发,自古砂岩广布,丹霞地貌举世闻名。就在20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穷困山区。
如今,山区生态越来越美好,山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富林产业在福建省林区蓬勃发展,2016年全省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616亿元,成千上万的贫困林农因此摘掉了贫困帽。穷山正变成金山!这些变化源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近日,记者走访福建省武平县、永安市等地,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调查。
改革怎么推动
捷文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山要平均分,山由群众自己分”的办法,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领跑
群山怀抱里,一座座新楼掩映在竹林间,这是福建省武平县万安乡捷文村。
提起分田到户,人们就会想起先行先试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提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们就不能不说福建省武平县捷文村。
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接合部,是革命老区县、原中央苏区县、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县。2001年以前,武平县和全国大小林区一样,虽然相继开展了林业“三定”、落实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等改革工作,但由于没有触及产权问题,集体林产权不清、经营主体不明等体制机制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影响林农的积极性,当地陷入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望着青山难收益等“五难”问题。捷文村耕地只有680亩,林地多达2.6万多亩,作为武平县重点林区村,“五难”问题尤为突出。有一年,捷文村竟然有7人因乱砍滥伐被判刑。
改革势在必行。武平县委、县政府最初并没选择捷文村试点。2001年4月,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武平县在万安乡上镇村开展新林权证换发工作。让人想不到的是,不管工作组人员怎么做工作,由于山林权属不清、界址不明、有山无证、有证无山,村民纠纷不断,新林权证换发工作始终无法推进。时任万安镇捷文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永兴听说这个消息,主动向上级申请,要求在捷文村开展集体山林确权发证试点。于是,2001年6月,武平县重新选择万安乡捷文村作为试点村。
作为集体所有的财产,集体林权几十年来从未动过。没有先例,政策不明朗,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李永兴回忆说,试点工作首先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山要怎样分,二是山由谁来分。对于山要怎么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是采取家庭承包,按人口均分确权到户,显示公平;二是采取大户承包,按竞价方式,体现效益优先。对于山由谁来分,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是由县乡制定方案,由上级来分;二是村里组织村民讨论决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捷文村党支部决定,“山要平均分,山由群众自己分”,当年年底之前,捷文村集体山林全部平均分给了农户。全村共发放林权证352本,涉及26763亩,林权发证率100%,林权到户率100%。2001年12月30日,53岁的村民李桂林领到第一本全国统一式样林权证。
2002年4月,武平县委、县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在既没有上级授权,也没具体法律依据,更没其他地方经验可供借鉴的背景下,武平拉开了全县林改的序幕,在全国跑出第一步。
分山可是像当年安徽小岗村分田到户一样的大事啊!山分了,林权证发了,但没有上面的红头文件,发下去的证算不算数,分下来的山会不会被收回?武平人心里很没底。
2002年6月2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专程来到这个距省城最远的山区县调研林改工作,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等指示,为武平林改一锤定音。
2003年,福建全省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006年,福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得到中央认可。
2008年,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山林怎么管护
武平县通过赎买、租赁、置换、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把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
山林分到家家户户手中,会不会导致乱砍滥伐呢?
“老百姓都明白:烧了自己的林子,自家受损失;烧到别人的林子,自家还要赔钱。”捷文村村主任李美元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前,村民烧荒经常引发山火,现在再也没有过。即使不慎失火,小火还没蔓延开就已被扑灭。
山分到了自家手上,村民吃了定心丸,舍得投入,“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不仅没有出现乱砍滥伐问题,反而出现了全家护林、合作造林、昼夜护林的可喜景象。“山还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这山不再没人管,我就是永久的护林员。”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李桂林笑呵呵地说。
当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赎买。赎买对象是江河两岸、水源地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
2009年,武平县将县城饮用水源捷文水库周边约3.7万亩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以租赁的方式进行赎买,给予林农每年每亩6.75元的租金,并形成长效的补偿资金投入制度,实行“一卡通”直补到户。李桂林家260亩山林,其中100多亩在捷文水库边上。这片林子山高路险,进出不便,如何开发利用曾着实让他发愁。赎买之后,每年每亩6.75元是固定租金,另有天然林停伐补偿款15元。他不用操心,每年可净挣2000多元,别提多高兴了。
2015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武平被列为7个首批试点县之一。备受鼓舞的武平县进一步将县城及乡镇饮用水源林、城区公园、国省道高速公路沿线山林,通过赎买、租赁、置换、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原本待砍伐的商品林,立马变身为大众绿色不动产。
按《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方案》的设计,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实施主体为县级政府,改革方式为赎买、租赁、置换,“十三五”时期计划实施试点面积20万亩。截至目前,福建省级财政投入1.4亿元补助,完成试点面积10.9万亩。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严金静说,从2007年开始,以城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为依据,全省共筹集资金10.3亿元用于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福建省计划逐步将重点生态区位针叶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改善和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当然,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虽然被赎买,如果条件适宜,仍然允许发展林下经济。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后,林权收归国有,林地所有权仍属集体,由县级国有林场或其他国有林业经营单位进行统一经营管理。
统一经营管理可是大有学问。
38岁的刘金友是福建省永安市森林资源巡防大队和市森林消防大队管护队员。他也是永安市金盾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员工。金盾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28日,一支队伍两套牌子,设10个管护中队,有队员190人,管护230万亩林地,是永安市委、市政府组建的福建省首家专业化森林资源管护单位,实行森林资源保护社会化、一体化管护。刘金友负责管护黄历区域9259亩林地。管护山林,每天游山玩水,似乎很惬意,其实不然,他可不轻松。每天规定巡山时间为9:00至17:00,其余为责任时间,仍要对所管辖山场负责。10:00至17:00之间,中队随时会查岗,经查岗缺勤未在岗的,每次扣罚5分,并按旷工论处;月度累计被查缺勤未在岗3次,年内旷工达3日及以上,将被解除劳动关系。
进山后找个阴凉地方歇着行吗?不行。中队指定了巡山线路,刘金友每天必须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点位,用定位智能手机上传定位图片,才可视为巡山到位。发现盗砍或其他破坏生态的行为,应立即定位上传图片。
借口信号不好或电池没电关机行吗?上级规定:通讯联系不上的,每次扣5分;未上传巡山位置图片的,每次扣10分。每天还应做好巡山工作日记,每缺记一次扣5分,记录不真实或乱记录的每一次扣10分。类似扣分还有很多,比如:责任区林木若被盗砍,每棵扣1分(木材未流失的不予扣分);巡山未佩戴个人安全设备的,每一次每一项扣10分;发生森林火警每起扣5分,并按过火面积每亩加扣1分。
扣分有啥后果?据金盾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永生介绍,管护队员年终奖金与积分挂钩,实行末位淘汰。去年有5名管护队员因扣分较多被辞退。专业化的森林管护让刘金友他们一刻都不敢松懈。公司成立的第一年,林木盗伐量就同比大幅下降了9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在政府有关部门和林农共同精心呵护下,福建省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60.52%提高到65.95%,持续保持全国首位;森林总蓄积量从3.65亿立方米提高到6.08亿立方米,净增2.43亿立方米。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福建空气、地表水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福建省9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均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98.2%。
林农怎么致富
如何有效盘活生态公益林,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福建省的办法是大力发展富林产业,让林农“不砍树,也致富”
光有生态美好还不行,林农必须因改革而致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才能可持续。
捷文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2001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前,人均年收入只有900多元。去年这一数字高达13800多元,增长了14倍多。李桂林家分到260亩山林,他靠卖竹材、竹笋,每年可增收2万多元。除此之外,他在林下散养了七八千只土鸡,每年还能赚1万多元。严金静说,商品林由于放活经营,林农有了处置权,从明晰产权至今,大部分已采伐过一次。每亩一般出材7立方米以上,按每立方米700元利润计算,每亩收入近5000元。
生态公益林虽有补偿款,但与商品林收入相差30多倍。如何有效盘活生态公益林,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是明晰产权后面临的又一大课题。福建省的办法是大力发展富林产业,让林农“不砍树,也致富”。
铁皮石斛种植就是“不砍树,也致富”的好办法。在武平县城厢镇畔旎湖山坳里,棵棵大树身上层层长着一种绿色植物,它就是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这片580亩的林子是东岗村朱永昌等林农的,被政府赎买为生态公益林。2014年8月,本土企业家练志明租赁过来,种植仿野生铁皮石斛,林下套种三叶青、钩藤等药材,并发展养蜂等多种经营,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2300万元。
森林旅游是“不砍树,也致富”的另一种好办法。
在福建“驴友”圈里,提起“云礤森林人家”,几乎无人不知。“山高林密多光棍,有女不嫁云礤人”,这句顺口溜真实反映了武平县城厢镇云礤村的过去。云礤村地处深山老林,全村155户805人。2003年6月,全村15830亩林地全部被划为生态公益林后,林木不能采伐,甚至连生活柴火都成问题。为了生计,村民不得不外出谋生,全村仅剩下100多位孤寡老人,成了远近闻名的“空心村”。不少村民抱怨:“林子虽好却不能砍,水质再好不能当饭吃,空气清新又不能卖钱。”谁说良好的生态不能变成钱!城厢镇扶贫干部在走访中发现,云礤村生态一天比一天好,不时有散客来村里观光,于是,旅游扶贫项目“云礤森林人家”被设计出来。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2012年初,外出务工农民钟尚义回到村里,开办了全村第一家旅店,专供土鸡、土鸭和原生态绿色美食,当年就赚了20万元。其他村民纷纷效仿,城厢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提出建设“云中村寨、世外桃源、美丽乡村、旅游胜地”,大力发展吃、住、娱为一体的生态康养休闲游。目前,全村已发展“森林人家”26家,从业人员355人,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仅去年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达19万人次。2016年,森林人家农户平均纯收入达20多万元,全村年人均收入达2.1万元,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收入来自森林人家、林下种养、森林旅游康养,比林改前的2001年翻了10多倍。云礤村从以前的穷山村,一举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记者 黄俊毅 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