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有个“稻草爷爷”,扎头草牛卖8000元
浙江在线6月13日讯(钱江晚报通讯员 雷晓燕 王海军 记者 盛伟) 73岁的余炳华,是遂昌县北界镇周村村油竹口人。因为扎得一手栩栩如生的稻草作品,被称为“稻草爷爷”。说起来,这位“稻草爷爷”称得上是“稻编”手艺的天才,他干这个还不到一年,完全是自学成才。
本来是偶尔为之,哪知成了气候。现在,他花半个月时间扎一头真牛般大小的稻草牛,可以卖到七八千元,堪比真牛,且供不应求。这可羡煞了乡亲。
“赶鸭子上架”参加扎稻草比赛
最土的作品没想到获了奖
在四乡八里,余炳华一直是个大能人,他自称,“除了不会打铁、理发,开石、砌砖、拉锯、编竹篮、做乐器,什么都会一点。”
2015年8月,当地政府举办稻草作品征集大赛,每个村都要交作品。村委会主任潘宝福第一时间想到余炳华,“想想是村里的事,我一口就答应了。”
可是,自己从来没扎过什么稻草作品,农村里稻草人倒挺多,可那上不了台面啊!
余炳华四处打听,有人扎牛扎羊扎仙女,还没有人扎马。既然是比赛,就得出其不意。他决定扎马。可是,在丽水农村,马是种很少见的动物,还是几年前工程队来送石料时见过,大概什么形状都记不起来了。
家里中堂屋壁上贴着一幅八骏图,成了他的“蓝图”。余炳华画了张作品草图,特意跑到镇政府,得到答复“可以”,这才放心回家忙创作。
用细木条搭主架,竹条塑形,手搓稻草绳装饰,电胶布裹成一团当眼睛,最后跑到村边的野生棕榈树下,剥下棕榈作马鬃和马尾……忙了一个月,一边想一边做,要是效果不好,便拆了重来。
扎稻草作品,比的是创意,拼的是“土味”。
余炳华编的马不仅拉车,还特意制作了赶车人,形象生动,生活味十足,在所有参赛作品中是独一份。而且,他所采用的原材料全部来自乡野,不花一分钱,土得快掉渣了,刚好契合了乡村旅游回归自然的本质要求,又满足了城市人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
比赛结束,他的作品获奖了,奖品也土,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土鸡。
和牛打了一辈子交道
他说,闭着眼睛都能扎牛
去年11月,杭州开省农博会。经人介绍,农博会组委会点名请余炳华帮忙扎头稻草牛。
扎稻草牛,他倒一点都不怯,“和牛打了一辈子交道,家里也养过牛,闭着眼睛都能扎。”
果然,不出半个月,一头牛完成,再加一名坐在牛背上吹笛的牧童,让他拿到了6000元辛苦费。农博会结束,还意外地得到200元奖励,“大概是表扬我扎得好吧。”
第一次扎稻草牛,余炳华觉得牛嘴扎得太长,不满意。
回家后他又扎了一头牛。新的稻草牛身长2.8米,高1.5米,稻草绳纹路清晰。牧童手里拿着竹笛,身上穿着的,也是用稻草编的小褂子,横纵交织,齐整又扎实。
这头稻草牛,牛背能承重300斤,卖了将近八千元的高价,堪比一头真牛的价格。
实际上,在那次比赛后不久,云和县石塘镇石浦村就拿出一万元钱,将余炳华参赛的那匹马,还有四个稻草人和四只仙鹤买走了,说是拿回去布置村景。
这几样东西,所用稻草不过百余斤,经过加工,每斤稻草从一文不值,飙升到100元。这成了余炳华出售稻草作品的“基准价格”。
没想到,一个无意之举,却让余炳华找到了生财之道。看到了稻草作品的市场前景,余炳华去年囤积了数百斤稻草,今年还特意种了一亩多水稻,生怕到时稻草供应不上。
“为孙子们赚点压岁钱。” 余炳华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