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政策二季度或密集落地 降息或是第一枪

19.04.2015  17:21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稳增长”政策即将加码,不管是最近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还是近期高层的频繁调研,都在预示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已经箭在弦上。
  政策密集落地
  近期,宏观政策似乎正在继续加码,房地产3·30政策的落地,当天央行[微博]、住建部、银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手出招,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并下调了售房免征营业税门槛。而在之前的2月5日和3月1日,中国央行先后进行了降准、降息。
  4月9日,国家发改委也发文要求加快合规的专项企业债发行,以保证投资资金的稳定。
  11日,李克强总理在对部分地区铁路建设工作会议上要求继续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铁路重大项目建设。随后,在14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又提出“要抓紧政策措施和相关项目落地,精准增加短板投资。”15日,决定核准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据专家初步估计,到2020年,该计划使得核电年均建设投资规模将在700亿元以上。
  而财政支出方面,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财政收入放缓,但是一季度财政支出增速和去年四季度相比出现回升,同比增长7.8%。
  此外,高层在二季度的频繁调研更加强了市场对于稳增长政策加码的预期。
  就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的前后,李克强总理开始频繁问计宏观经济,4月9日至10日赴“增长困难户”东北三省调研并在吉林长春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随后回京并于14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七天内,他在上述三个场合都提及“稳增长”,并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定调:“增速等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下行压力还在持续加大”,但同时也强调要“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要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用好多种政策工具,守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
  事实上,中国近期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申万宏源(18.69, 0.14, 0.75%)最近的报告直接指出,要实现保全年7%的目标,保增长需要出重拳。
  7%背后
  2015年一季度GDP增速7%,这一增速也对完成全年7%增长目标造成不小压力。
  而市场在此时更加担心的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下滑风险,还有经济能否保持平稳。
  对于一季度官方公布的7%的增长数据,做了十多年宏观研究的国泰君安分析师任泽平表示,依照近期所监测的数据,他担心实际经济运行的压力不小。“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我们长期跟踪的发电量、粗钢产量、铁路货运量的增速跟工业生产及GDP的增速就开始发生背离,而且现在这种背离还在不断扩大。”任泽平说。
  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也发现,尽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出口数据大幅低于预期,但GDP 数据符合市场预期,他给出的解释是,这可能体现出经济发生了结构性转型,例如说服务消费的表现可能相对没那么差,以及股市上涨带动了金融业收入的显著增加。
  当然,对于外界的这种质疑,在15日当天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就指出,铁路运量下降与整体经济运行相关性较小。“近几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一个大调整,以前存在着西煤东运,但现在很多发电厂建在西部,不需要西煤东运。企业进行优化布局以后,厂就建在原材料所在地,就使材料不必要像以前那样来回运输。另外,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多种运输的分散化也是铁路货运量下降的一个原因。铁路货运量目前在整个货运量的占比不到10%,今年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占整个货运量的比重是近10%。”盛来运解释说,所以铁路货运量对宏观经济的解释力度是在下降的,尽管有比较强的关系,但是相关性、解释力度在下降。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除了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这三个观察指标外,任泽平还发现,根据15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合成的工业生产指数与官方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之间的背离也再次出现扩大的趋势,上次出现这种背离发生在2008-2009年。
  光大证券(33.29, 0.74, 2.27%)的报告也在警示这种风险:一季度工业增加值、投资、零售等数据均显著低于预期,高频数据显示包括钢铁在内的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下滑很严重。
  当然,一个积极的现象是,虽然近几个季度实体经济活动不断下滑,但劳动力市场尚未呈现太大的压力。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就业市场问题不大,但是也需要警惕因为经济减速可能带来企业成规模倒闭风险,或导致区域性金融风险爆发。
  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当天,中金公司微调了对2015年全年的经济判断,将2015 年GDP 增速从此前的7.3%微调至7.1%,并解释说,下调2015 年GDP 预测,主要是反映在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总需求走弱、通缩风险上升的情况下政策调整的滞后。
  宋宇目前担心的是,未来市场交易量能否保持在一季度的高位。“如果交易量在年内晚些时候正常化,那么GDP 数据可能会面临额外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定向放松政策就需要进一步加紧实施。”他说。
  “稳增长”加码
  二季度,可能会成为“稳增长”政策发布的密集期。降息、降准、增支、减税、调整汇率,谁会打响第一枪?
  海通证券(27.63, 0.36, 1.32%)宏观首席分析师姜超最近观察发现,从总理近期的表态来看,并不希望通过贬值刺激出口来稳增长,由于扩大出口不利于调整中国经济结构,所以更倾向于扩大内需。
  因此,在最近稳增长的“弹药”中人民币的贬值应该不是备选之一。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近期的表态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他表示:“一季度出口情况大体上比较平稳,增长情况在预期之中,进口的下降某种程度上说降幅超出了预期,但中国外贸还未到失速的程度;要继续坚持即有的已经出台的这些稳定外贸、增长和调整结构的措施。”
  目前来看最有希望打响稳增长第一枪的或将是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总理在最近的专家座谈会上称“利率降的不多”,被外界解读为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再次降息或已不远。
  除了市场已经喊破喉咙的降准降息外,财政政策的发力在未来也显得更外重要。
  诸建芳认为未来加大“宽财政”力度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着力盘活6000亿财政存量资金;二是PPP与专项债券双管齐下,缓解融资缺口。“如果需要维持今年基建投资25%左右的增长,基建投资规模就将超过13.5万亿,其中地方政府需要额外筹措1.5万亿。这一方面源于PPP的民间资本,另一方面,合规的专项企业债也将加快发行,保证投资资金来源。”他说。
  国家发改委4月9日发布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城市停车场建设4个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同时印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还明确提出要加大债券融资方式对七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和六大消费工程的支持力度。
  此外,光大证券分析师徐高也特别提醒说,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保持宽松的同时,需要加快股市融资,推动股市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清查银行资金炒股是需要采用的关键措施,以保障宽松货币政策能够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政策调整后,需要避免陷入宽松货币推升股市情绪,虹吸实体经济资金,令经济增长状况难以改善,反过来进一步倒逼政策放松的恶性循环。”徐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