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税收角度看衢州经济发展活力
税收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经济决定着税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税收规模,经济结构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也影响着当地税收增长的速度与质量;另一方面,税收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较为全面了解衢州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别是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活力,促进衢州经济和税收的协调发展。本文以2013年至2015年间税收收入(含国税和地税)和统计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从税收角度分析衢州经济发展活力。
一、税收收入与经济运行趋势
衢州经济自2001年起,经历了11年的快速发展期,2001至2011年间,每年均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13.6%。然而自2012年以来,前期发展动力较强的工业经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不景气和转型升级的压力,衢州经济进入减速换挡期,GDP增速由前期的两位数回落至个位数。
(一)税收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2013至2015年,衢州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税收入也呈稳步增长态势。2013年至2015年,衢州GDP分别增长8.9%、7.2%和6.6%,三年年均增长7.6%;同期税收收入分别增长9.4%、7.6%和7.1%,三年年均增长8.0%。2013年至2015年,GDP和税收收入增速均呈逐年回落态势,税收收入年均增速略高于GDP增速,但税收收入与GDP增长趋势与幅度基本同步。
(二)税收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协调。分三次产业来看,衢州税收收入结构总体表现为二、三、一的产业顺序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2015年,衢州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7.4:46.9:45.8,税收结构为0.2:49.8:50.1。从税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三次产业比重看,第一产业受农业税减免的影响,两者存在较大差距,第二、三产业比重基本相符。从产业的发展规律看,2013至2015年,经济发展的动能改变,前期以工业驱动发展的模式已逐步转向服务业,这一经济发展的转变在税收结构和产业结构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反映。三年内,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经济和税收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第三产业则不断提升。2015年,第二产业税收和产业比重较2013年分别下降3.7和4.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分别下降4.2和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和产业比重较2013年分别提高3.7和4.8个百分点。产业间税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幅度基本相符。
|   表 1 : 2013-2015 年衢州税收结构和产业结构情况比较表  | ||||||
|   单位:%  | ||||||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   分产业  |   税收结构  |   产业结构  |   税收结构  |   产业结构  |   税收结构  |   产业结构  | 
|   第一产业  |   0.1  |   7.8  |   0.2  |   7.4  |   0.2  |   7.4  | 
|   第二产业  |   53.5  |   51.2  |   51.6  |   50.1  |   49.8  |   46.9  | 
|   #工业  |   45.7  |   44.3  |   43.6  |   43.2  |   41.5  |   39.9  | 
|   第三产业  |   46.4  |   41.0  |   48.3  |   42.5  |   50.1  |   45.8  | 
二、衢州税收收入的基本特征
2013至2015年,受宏观大环境影响,衢州税收收入增速也进入降速换挡期,特别是制造业陷入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走低,房地产面临高库存的困难,衢州税收收入也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
(一)分县(市、区)税收收入看:市本级比重高但呈下降趋势,龙游县税收收入占比提高快。从近三年县(市、区)的税收收入情况看,各区域的税收收入与经济总量基本匹配。市本级(含柯城和衢江区)税收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超过五成,但随着重点行业和主要企业的景气度减弱,税收收入占全市比重也由2013年的55.0%,下降至2015年的54.1%;江山市税收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在17%以上,三年占比保持相对稳定;龙游县税收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则由2013年11.8%,升至2015年的12.4%,占比两年提高0.6个百分点,是县(市、区)中占比提高最快的地区;常山县税收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则由2013年8.2%,升至2015年的8.4%;开化县税收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在7.8%以上, 三年占比保持相对稳定。
|   表 2: 2013-2015 年全市及县区税收收入分析表  | ||||||
|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
|   税收收入(亿元)  |   县区占比(%)  |   税收收入(亿元)  |   县区占比(%)  |   税收收入(亿元)  |   县区占比(%)  | |
|   衢州市  |   136.12  |   100.0  |   127.05  |   100.0  |   118.09  |   100.0  | 
|   市本级  |   73.67  |   54.1  |   69.49  |   54.7  |   64.96  |   55.0  | 
|   常山县  |   11.43  |   8.4  |   10.35  |   8.1  |   9.67  |   8.2  | 
|   开化县  |   10.73  |   7.9  |   9.97  |   7.8  |   9.33  |   7.9  | 
|   龙游县  |   16.93  |   12.4  |   15.46  |   12.2  |   13.90  |   11.8  | 
|   江山市  |   23.36  |   17.2  |   21.78  |   17.1  |   20.22  |   17.1  | 
(二)分行业的税收收入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税收收入总量大但比重下降。从行业分布情况看,2015年衢州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四个行业税收收入超十亿元,分别为49.33亿元、20.74亿元、13.94亿元和11.25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70.0%,比2013年75.2%下降5.2个百分点。与2013年比较,仅制造业、房地产业和信息计算机软件业占比下降,其他行业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占比较2013年分别下降4.4和1.4个百分点,信息计算机软件业占比较2013年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和建筑业占比较2013年提高较快,分别为3.1、1.7和0.5个百分点;2015年,三行业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0.2%,占比较2013年提高5.3个百分点。
|   表 3 : 2013-2015 年全市分行业税收收入占比情况  | |||||
|   
  |   2015年税收收入(亿元)  |   2015年行业占比(%)  |   2014年行业占比(%)  |   2013年行业占比(%)  |   2015年占比较2013年增减(±个百分点)  | 
|   总 计  |   136.12  |   100.0  |   100.0  |   100.0  |   —  | 
|   农 业  |   0.23  |   0.2  |   0.1  |   0.1  |   0.1  | 
|   采矿业  |   0.53  |   0.4  |   0.4  |   0.4  |   0.0  | 
|   制造业  |   49.33  |   36.2  |   38.8  |   40.6  |   -4.4  | 
|   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  |   6.64  |   4.9  |   4.4  |   4.7  |   0.2  | 
|   建筑业  |   11.25  |   8.3  |   8.0  |   7.8  |   0.5  | 
|   交通运输业  |   2.16  |   1.6  |   1.6  |   1.5  |   0.1  | 
|   信息计算机软件业  |   0.76  |   0.6  |   0.7  |   0.7  |   -0.1  | 
|   批发零售业  |   13.94  |   10.2  |   9.1  |   10.1  |   0.1  | 
|   住宿餐饮业  |   0.98  |   0.7  |   0.7  |   0.7  |   0.0  | 
|   金融业  |   9.32  |   6.8  |   6.6  |   5.2  |   1.7  | 
|   房地产业  |   20.74  |   15.2  |   15.1  |   16.7  |   -1.4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6.90  |   5.1  |   2.9  |   2.0  |   3.1  | 
|   其他  |   13.36  |   9.8  |   11.7  |   9.5  |   0.3  | 
(三)分税种的税收收入看: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比重高但增速慢。2015年,全市税收收入总量前四位的税种分别是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43.37亿元、21.25亿元、20.24亿元和9.60亿元,以上四个税种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69.5%。然而近两年这四个税种中除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较快外,其他三个税种收入增速均低于全部税收收入增速。2014-2015年,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年均增幅分别为3.8%、3.5%和1.7%,分别低于同期全部税收年均增速3.6、3.9和5.7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增长16.4%,高于同期全部税收增幅9.0个百分点。其他税收收入总量相对较小的税种中,2014至2015年两年年均增长超过20%以上的有:耕地占用税(38.3%)、印花税(33.2%)、消费税(31.8%)、资源税(29.4%)、城市土地使用费(21.7%),以上五种增长较快的税种税收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12.0%。
|   表 4 : 2015 年全市税收收入分税种情况  | |||
|   项 目  |   税收收入(亿元)  |   2014-2015年年均增长(%)  |   2015年税种占比(%)  | 
|   税收收入合计  |   136.12  |   7.4  |   100.0  | 
|   1.增值税收入  |   43.37  |   3.8  |   31.9  | 
|   其中:一般纳税人  |   41.56  |   4.0  |   30.5  | 
|   小规模纳税人  |   1.81  |   -1.1  |   1.3  | 
|   2.消费税收入  |   2.96  |   31.8  |   2.2  | 
|   3.营业税  |   21.25  |   3.5  |   15.6  | 
|   4.企业所得税  |   20.24  |   1.7  |   14.9  | 
|   5.个人所得税  |   9.60  |   16.4  |   7.1  | 
|   6.资源税  |   0.88  |   29.4  |   0.6  | 
|   7.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   0.00  |   0.0  |   0.0  | 
|   8.城市维护建设税  |   4.55  |   5.5  |   3.3  | 
|   9.房产税  |   3.34  |   16.1  |   2.5  | 
|   10.印花税  |   1.86  |   33.2  |   1.4  | 
|   11.城镇土地使用税  |   5.12  |   21.7  |   3.8  | 
|   12.土地增值税  |   5.12  |   9.7  |   3.8  | 
|   13.车船税  |   0.88  |   19.2  |   0.6  | 
|   14.车辆购置税  |   6.00  |   12.8  |   4.4  | 
|   15.烟叶税  |   0.00  |   0.0  |   0.0  | 
|   16.耕地占用税  |   5.57  |   38.3  |   4.1  | 
|   17.契税  |   5.40  |   -1.6  |   4.0  | 
|   18.其他税收  |   0.00  |   0.0  |   0.0  | 
三、衢州税收弹性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
税收弹性是指税收的增长速度与经济(GDP)增长速度之比,用于说明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税收收入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按照原理应用现价增速,但在方便取数和不改变趋势的原则下,用各地公布的可比价增速,下同)之比,即税收收入与GDP的弹性系数(表示宏观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带动税收收入增长的百分点)。税收弹性高低决定了税收与经济能否协调发展。一是税收弹性系数>1,税收富有弹性,税收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二是收弹性系数=1,税收收入为单位弹性,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三是税收弹性系数<1,税收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一)衢州产业间比较分析: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税收富有弹性,住宿餐饮业税收最缺乏弹性
|   表 5: 2013-2015 年衢州税收分主要行业弹性系数表  | ||||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三年平均弹性系数  | 
|   合计  |   1.41  |   1.03  |   1.08  |   1.17  | 
|   第二产业  |   0.63  |   0.59  |   0.79  |   0.67  | 
|   工业  |   0.43  |   0.42  |   0.54  |   0.46  | 
|   建筑业  |   2.95  |   1.31  |   1.34  |   1.87  | 
|   第三产业  |   2.34  |   1.26  |   1.05  |   1.55  | 
|   批发和零售业  |   0.94  |   -0.43  |   3.18  |   1.23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97  |   1.29  |   3.55  |   0.62  | 
|   住宿餐饮业  |   -1.14  |   1.00  |   1.38  |   0.41  | 
|   金融业  |   0.30  |   3.05  |   1.13  |   1.49  | 
|   房地产业  |   3.22  |   -0.33  |   2.03  |   1.64  | 
从表5可以看出,2013至2015年,衢州税收弹性表现出四方面特点:一是税收富有弹性。税收增速整体快于经济增速,三年平均弹性系数为1.17,三年税收弹性系数分别为1.41、1.03和1.08。二是衢州税收弹性系数波动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2013年,衢州税收弹性系数为1.41,随后在2014和2015年均处在1-1.1之间的合理区间。三是衢州的第三产业更富弹性。第三产业的三年平均弹性系数为1.55,第二产业为0.67,其中工业的三年平均弹性系数仅为0.46。四是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四个主要行业税收更富弹性,三年平均弹性系数分别为1.87、1.64、1.49和1.23;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工业和住宿餐饮业三个行业缺乏弹性,弹性系数分别为0.62、0.46和0.41。
(二)衢州县(市、区)间比较分析:龙游县税收富有弹性,市本级税收缺乏弹性
2014至2015年,各县(市、区)中龙游县税收最富有弹性,弹性系数为1.36,税收收入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开化县和常山县弹性系数较为合理,分别为1.18和1.17。而占全市经济总量较大的市本级和江山市弹性系数低于全市水平,其中江山市为1.01,税收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一致。而市本级弹性系数为0.93,表明其税收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税收缺乏弹性。
|   表 6: 2014-2015 年衢州税收分县(市、区)弹性系数表  | |||
|   
  |   2014年  |   2015年  |   两年平均弹性系数  | 
|   衢州市  |   1.03  |   1.08  |   1.05  | 
|   市本级  |   0.93  |   0.92  |   0.93  | 
|   常山县  |   1.00  |   1.33  |   1.17  | 
|   开化县  |   1.00  |   1.35  |   1.18  | 
|   龙游县  |   1.40  |   1.32  |   1.36  | 
|   江山市  |   1.01  |   1.01  |   1.01  | 
(三)衢州与省内兄弟地市比较分析:衢州税收弹性系数低于全省水平,低于丽水市,弹性系数居全省第六
2014至2015年,全省(不含宁波)税收两年平均弹性系数为1.09,税收富有弹性,10个地市中税收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的有嘉兴、杭州、丽水、金华、台州、衢州六个市;而湖州、温州、绍兴和舟山四个市的税收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发展速度,税收缺乏弹性;其中舟山市近两年受主导产业造船业不景气的影响,税收收入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其中两年税收平均弹性系数仅为0.54。衢州两年平均弹性系数为1.0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六。分年度看,2014年税收弹性系数为1.03,与全省1.19的水平差距较大;2015年税收弹性系数为1.08,高出全省1.00的水平,居全省第3,仅次于嘉兴市、丽水市。
|   表 7: 2014-2015 年全省分地市 ( 不含宁波 ) 税收弹性系数表  | |||
|   
  |   2014年  |   2015年  |   两年平均弹性系数  | 
|   全省(不含宁波)  |   1.19  |   1.00  |   1.09  | 
|   杭州市  |   1.24  |   1.06  |   1.15  | 
|   嘉兴市  |   1.41  |   1.24  |   1.33  | 
|   湖州市  |   1.00  |   0.92  |   0.96  | 
|   绍兴市  |   1.21  |   0.55  |   0.88  | 
|   舟山市  |   0.73  |   0.34  |   0.54  | 
|   温州市  |   1.22  |   0.71  |   0.96  | 
|   丽水市  |   1.12  |   1.17  |   1.15  | 
|   金华市  |   1.29  |   0.84  |   1.06  | 
|   衢州市  |   1.03  |   1.08  |   1.05  | 
|   台州市  |   1.08  |   1.04  |   1.06  | 
四、工业企业税收活力比较分析
为了比较直观的反映衢州工业企业税收活力,从宏观行业上和微观企业体现衢州市企业税收特点和差异性。特对2015年在统计的2216家四上企业(“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和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税收收入数据进行规模分组比较分析,重点对2013至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与税收收入采用产值税收率来评价行业和企业的税收活力(产值税收率是指一定时期税收收入和工业总产值之间的比例,它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每百元产值为国家提供税金的水平)。
(一)税收收入百万以上企业行业分析:工业企业数量大,税收总额小的数量多,税收收入超亿元企业少。2015年,全市2116家“四上”中有843家企业税收收入超百万,占比为39.8%;这843企业税收收入总和占全部2116家“四上”企业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94.9%,表明这843家税收收入超百万的企业基本上代表了衢州市“四上”企业的税收收入总体状况。
从数量上看,有455家工业企业税收收入超百万,占全部税收收入超百万企业数量的54.0%,占比超过一半;其他依次是建筑业98家,占11.6%;房地产业96家,占11.0%;批零住餐业83家,占9.8%;其他服务业66家,占7.8%;金融业48家,占5.7%。
从税收收入规模看,工业和房地产业的税收规模总体较大,分别有超5000万企业14家和3家;其中工业企业中巨化集团税收收入超5亿元,元立公司、明旺乳业、电力局、开山集团、创艺光电、夏王纸业和常山南方水泥七家工业企业税收收入超亿元。房地产行业的衢州新湖房地产开发税收收入超亿元。金融业有3家企业税收收入超5000万,分别是龙游、开化和常山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批零住餐除烟草公司税收收入超3亿元,衢州东方商厦有限公司税收收入超3000万外,其他企业税收收入均低于3000万。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的税收规模则更小,两行业企业税收收入均低于3000万元以下。
|   表 8: 2015 年“四上”企业税收收入 100 万以上企业分布情况  | |||||||
|   
  |   合计(家)  |   工业(家)  |   建筑业(家)  |   批零住餐业(家)  |   房地产业(家)  |   金融业(家)  |   其他服务业(家)  | 
|   合 计  |   843  |   455  |   98  |   83  |   93  |   48  |   66  | 
|   3亿元以上  |   2  |   1  |   0  |   1  |   0  |   0  |   0  | 
|   1-3亿元  |   8  |   7  |   0  |   0  |   1  |   0  |   0  | 
|   5000万-1亿元  |   11  |   6  |   0  |   0  |   2  |   3  |   0  | 
|   3000-5000万元  |   21  |   11  |   0  |   1  |   7  |   2  |   0  | 
|   1000-3000万元  |   91  |   48  |   5  |   5  |   9  |   6  |   18  | 
|   500-1000万元  |   122  |   62  |   14  |   9  |   18  |   12  |   7  | 
|   300-500万元  |   134  |   75  |   14  |   13  |   15  |   12  |   5  | 
|   100-300万元  |   454  |   245  |   65  |   54  |   41  |   13  |   36  | 
(二)从工业分行业的产值税收率看,饮料业、服装业税收活力较强,有色金属冶压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文体娱乐业税收缺乏活力。2013至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三年平均产值税收率为3.1(每百元产值为国家提供3.1元的税收),其中仅有12个行业产值税收率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水平,有21个行业产值税收率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水平,行业数占比达到63.6%,表明我市规模以上工业超六成企业税收活力不足。从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总量较大行业看,以下五个行业税收具有较强活力:一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该行业是33个行业大类中产值税收率唯一超过两位数的行业,三年平均产值税收率为12.0,其中行业内的百威英博(衢州)啤酒有限公司、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和衢州娃哈哈启力饮料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产值税收率均超过10。二是纺织服装、服饰业。该行业主要受特殊企业的拉动产值税收率达到8.5,行业内有四家企业产值税收率超过10,除申洲针织(衢州)有限公司外,浙江东恒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东越实业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十里坪羊毛衫厂三家企业都是依托监狱资源生产的企业。三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该行业产值总量虽然较小,但其产值利税率处于较高水平,三年平均产值利税率达到7.2,行业中的浙江蓝天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和衢州保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产值利税率均超过10。四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该行业三年平均产值税收率为6.4,行业内的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和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产值税收率均超过12 ;2015年,两家企业税收收入均超过8000万。五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该行业三年平均产值税收率为5.9,行业内的水利发电企业产值税收率均较高,其中浙江华电乌溪江水力发电厂产值税收率超过25,浙江龙游小溪滩水利枢纽开发有限公司产值税收率超过15,衢州丰源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产值税收率超过13。
在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税收率的21个行业中,有五个行业税收缺乏活力,产值税收率低于2.0。一是金属制品业。该行业产值税收率为1.3,行业内47家企业有22家企业的产值利税率低于1,企业数占比为46.8%。二是食品制造业。该行业产值税收率为1.2,行业内23家企业有14家企业的产值利税率低于1,企业数占比为63.6%;行业内产值税收率最高的龙游外贸笋厂有限公司也仅为3.8。三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该行业产值税收率为0.8,行业内26家企业有19家企业的产值利税率低于1,企业数占比为73.1%;行业内产值税收率最高的衢州市岳泰铝业有限公司也仅为2.7。该行业的两大产值超十亿元的企业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浙江乐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税收活力不足,产值利税率分别仅为1.6和0.7。四是农副食品加工业。该行业产值税收率为0.7,行业内42家企业有30家企业的产值利税率低于1,企业数占比为71.4%;行业内产值税收率最高的浙江老树根油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仅为3.5。五是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该行业产值税收率为0.7,行业内19家企业有12家企业的产值利税率低于1,企业数占比为63.2%;行业内产值税收率最高的衢州市长青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仅为4.4,行业内产值总量最大的浙江金豪龙黄金珠宝有限公司产值税收率仅为0.1,对行业影响较大。
|   表 9: 2013-2015 年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主要大类产值税收率  | ||||
|   大类代码  |   三年平均产值税收率  |   2015年产值税收率  |   2014年产值税收率  |   2013年产值税收率  | 
|   总 计  |   3.1  |   3.1  |   3.0  |   3.2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2.0  |   11.1  |   11.6  |   13.4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8.5  |   8.2  |   8.3  |   8.8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6.4  |   6.2  |   5.9  |   7.1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5.9  |   6.4  |   5.3  |   6.1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5.5  |   5.0  |   5.0  |   6.5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9  |   4.5  |   3.6  |   3.5  | 
|   家具制造业  |   3.5  |   3.5  |   3.8  |   3.2  | 
|   医药制造业  |   3.5  |   3.1  |   4.3  |   3.0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3.4  |   3.1  |   3.4  |   3.7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6  |   2.6  |   2.4  |   2.7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5  |   2.8  |   2.6  |   2.2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2.3  |   2.6  |   2.4  |   2.1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2.2  |   2.2  |   2.0  |   2.3  | 
|   纺织业  |   2.0  |   2.2  |   1.9  |   2.0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2.0  |   2.4  |   2.3  |   1.4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0  |   2.4  |   2.0  |   1.6  | 
|   金属制品业  |   1.3  |   1.4  |   1.4  |   1.0  | 
|   食品制造业  |   1.2  |   1.4  |   1.4  |   0.7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0.8  |   0.6  |   1.0  |   0.8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0.7  |   0.8  |   0.7  |   0.7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0.7  |   0.7  |   0.7  |   0.5  | 
|   注:主要行业大类是指2015行业产值超十亿元。  | ||||
(三)从工业分县(市、区)的产值税收率看,市本级税收活力较强,龙游县税收活力最弱。2013至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三年平均产值税收率为3.1;其中市本级税收活力较强,产值税收率为4.1。市本级工业企业中的巨化集团公司、开山集团和明旺乳业税收具有活力,三家企业平均产值税收率为6.0,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因三家企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在市本级总量中均占较高比例,故对市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税收率贡献较大。2015年,三家企业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占市本级的比例分别为34.9%和52.1%。
开化县产值税收率为3.8,浙江创亿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和浙江创佳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两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税收活力较强,拉动作用明显,产值税收率分别为9.5和6.6。2015年,两家企业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占全县的比重分别为25.1%和62.4%。
常山县产值税收率为3.6,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和常山江山虎水泥有限公司两家产值较大企业税收活力较强,产值税收率分别为12.2和9.0。
衢江区产值税收率为3.3,浙江夏王纸业有限公司、衢州东港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和衢州娃哈哈启力饮料有限公司三家产值较大企业税收活力较强,三家企业平均产值税收率为7.6。但同时浙江仙鹤特种纸有限公司和衢州五洲特种纸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税收活力不足对全区的产值税收率影响也较大。
江山市产值税收率为2.6,低于全市水平,浙江中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杰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天蓬畜业有限公司等产值较大企业的税收活力不强对江山市的影响较大。
柯城区产值税收率为2.2,全区产值总量前两位的浙江乐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衢州联州致冷剂有限公司产值税收率均低于1,对全区的税收活力影响较大。
龙游县受几家大企业的影响税收活力最弱,产值税收率仅为1.8,与全市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分析原因主要市受产值总量较大企业影响,其中浙江金豪龙黄金珠宝有限公司、龙游县金龙纸业有限公司、浙江华飞轻纺有限公司和浙江东飞轻纺有限公司税收活力不强,其产值税收率均小于1。
|   表 10 : 2013-2015 年规模以上工业分县(市、区)产值税收率  | ||||
|   县(市、区)  |   三年平均产值税收率  |   2015年产值税收率  |   2014年产值税收率  |   2013年产值税收率  | 
|   全 市  |   3.1  |   3.1  |   3.0  |   3.2  | 
|   市本级  |   4.1  |   4.0  |   4.0  |   4.3  | 
|   柯城区  |   2.2  |   2.3  |   2.1  |   2.1  | 
|   衢江区  |   3.3  |   3.9  |   3.2  |   2.7  | 
|   常山县  |   3.6  |   3.7  |   3.3  |   3.8  | 
|   开化县  |   3.8  |   3.5  |   3.7  |   4.3  | 
|   龙游县  |   1.8  |   1.9  |   1.8  |   1.6  | 
|   江山市  |   2.6  |   2.6  |   2.4  |   2.9  | 
五、影响衢州税收增长的因素分析
近两年,面对整个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实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衢州税收收入仍然实现平稳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了同步增长的态势,但在增长的背后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影响税收增长。近三年,衢州工业经济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第三产。然而从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看,第三产业的税收比工业更富有弹性,也更具有潜力,因此在工业体量较大的衢州要实现经济和税收协调较快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从税收收入结构来看,衢州税收收入对少数企业或行业的依赖性较高。2015年,全市2116家“四上”企业中,仅21家税收收入超5000万的企业税收就占到全部税收的38.8%。第三产业税收中,房地产所占的份额较大,2013至2015年房地产业税收收入占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5.9%、31.3%和30.4%。从税收主体看,衢州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大企业、大集团,2015年,“四上”企业中税收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仅10家。而且存在较多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利润较低,产业层次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税源的进一步扩张,因而造成税源整体规模较小,可持续增长后劲不足,税收增长缺乏有力支撑。
(二)个体和私营企业动力不强影响税收增长。随着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和外向型不断增强,个体和私营企业已成为市场发展的主体。然而,近两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个体和私营企业对税收的贡献不够理想。2015年,个体和私营企业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8.7%,比2013年的40.5%下降1.8个百分点。2014和2015年,个体和私营企业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4%和5.6%,分别低于同期全部税收收入增速2.7和2.0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一是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其实行了优惠的税收政策;二是是衢州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偏小,基础薄弱、与省内发达地市相比,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运行质量和品牌效应,都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个体和私营企业受企业性质影响,企业主的法律意识不强,存在偷税漏税现象。
(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影响税收增长。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由于亏损企业不缴纳所得税,因此,企业所得税规模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微观经济效益成果。2015年,衢州企业所得税为20.24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4.9%,比2013年的16.6%下降1.7个百分点。2014至2015年,企业所得税年均增速仅为1.7%,大大低于全部税收收入7.4%的增幅。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看,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近两年衢州利润总额同比降幅均超过两位数,2014和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4.9%和23.3%。2015年,衢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2.0%,比2013年扩大8.8个百分点。2015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仅为54.34亿元,不到丽水市125.8亿元的一半。
六、激发衢州税收活力的几点建议
税收收入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要使衢州的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充满活力。必须要做的是使衢州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更具竞争力,实体企业更具活力。只有衢州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企业影响力不断增强,才能实现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更具活力。
(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税基税源。近几年,从国家到省市,经济发展的动能已发生了变化,在工业发展面临产能过剩、需求减弱、价格走低的困境时,第三产业扛起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旗,衢州也不例外。2015年,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较2013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同期税收收入占比也提高了3.7个百分点。但因衢州第二产体量较大,同时第三产业发展没有发达地区快,导致我市经济发展在区域间比较显得较慢。因此,我们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扩大税基税源,才能保证衢州税收充满活力。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仅45.8%,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4.7和4.0个百分点,就衢州发展而言,第三产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要着重以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改变传统服务业比重相对较高,现代服务业比重过低的不合理结构,提升市场化程度和服务水平,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二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税收效益。对于化工、水泥和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在怎样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投资效率上下工夫。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通过“腾笼换鸟”、“两化融合”和“机器换人”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消除产能过剩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充分利用好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二)强修内功,增强税收增长后劲。要针对衢州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效益总体不高这一现状,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利税水平,增强财税增长后劲。一是培育附加值高的产业。要加快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步伐,培育发展资源消耗小、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企业利税水平。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谋划引进一批高利税、高附加值、高就业、高科技含量的好项目、大项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全市税收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三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化工、造纸和机械等制造业优势,培育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发挥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水产业。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衢州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水资源优势,大打生态牌,将生态优势转为产业优势,把生态优势化为税收增势。进一步做好水文章,在当前雾霾问题突出时,水产业基本上是生态工业,同时高附加值也是传统工业望尘莫及。2013至2015年,与水相关的产业如饮料业和水利发电业的税收活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产值税收率均超过10。因此,衢州发展生态工业在水上还大有文章可做,可进一步加大与国内饮料巨头的合作,壮大行业规模,同时也可考虑与水相关的食品制造企业联姻,做强与水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增强衢州税收活力。
(四)要健全个体和私营企业服务平台,不断拓宽税源。个体和私营企业是衢州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税源持续壮大、拓展的基础力量。要拓宽个体和私营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健全个体私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科学安排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政府采购扶持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强税收收入情况的监控,既做到统筹施策又精准发力,既不收过头税又要打击偷骗税,既不为经济运行增加紧张气氛又想法设法堵漏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