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还是新前沿:无人技术离我们有多远?
日前,一辆测试中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与公交车相撞,这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首起因系统判断错误而导致的事故。随着“无人时代”的渐行渐近,无人驾驶、无人送货、无人机等无人技术不断为人们所熟悉,但这些无人技术距离真正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有多远呢?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六年测试首次“闯祸”
今年2月14日,美国加州硅谷,一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为了绕开路上的一些沙袋,与一辆公交车右侧发生了碰撞。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6年以来,测试里程超过200万英里,共发生过17次事故。此前的事故都是无人驾驶汽车被其他车辆司机追尾,或者无人驾驶汽车内的司机导致的小碰撞;无人驾驶汽车“主动闯祸”还是第一次。
对于一直致力于完善无人驾驶技术的谷歌来说,首次因无人驾驶系统判断错误而导致事故绝对是个坏消息,这让人们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毕竟,人类驾驶时发生事故还能分清事故责任方;电脑出错导致的车祸,应该归咎的是电脑、谷歌公司,还是公路上瞬息万变的路况呢?
小型无人机:大小事故不断保险公司不愿赔
无人技术当中,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当属无人机了。与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相比,无人机的发展显然更为完善。它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领域,人们平时熟知的美军侦察无人机和小型多旋翼飞行器都属于无人机的范畴。
不过,小型无人机的使用潜藏巨大风险。去年圣诞节,玩具无人机销量攀升,英国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宣布免责条款——由无人机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概不赔付。
更为严重的情形是,无人机和载人飞机险些“亲密接触”的案例数不胜数。在美国、日本、中国,都曾发生多起无人机差点撞上客机的危险事故。
为防止意外发生,多国警方纷纷祭出“杀招”:荷兰警察训练老鹰捕捉天空中的非法无人机;日本则“以毒攻毒”,使用拖网无人机把非法无人机一网拖走。
无人送货:指日可待还是遥遥无期?
伴随着无人技术的发展,“无人送货”也成为如今电商吸引眼球的噱头。
开启“无人机送货”先河的是网购巨头亚马逊。亚马逊专门研发了一款送货无人机:输入收货人的GPS坐标,商品通过流水线装到无人机上,无人机飞抵目的地确认收货人身份后卸下货物,就可自动返回。
听起来挺科幻,但问题来了:出于安全考虑,各国政府对无人飞行器的管控越来越严格;无人机送货的荷重、续航、克服环境及天气状况影响等问题也尚未得到完美解决。
英国伦敦也正计划测试无人驾驶货车送货。虽说是无人送货,但为防意外,仍会有人坐在汽车方向盘前。
看来,想大规模实现“无人送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要想网购商品,还是要靠勤勤恳恳的快递小哥亲自送货上门。
无人自动瞄准:菜鸟也能成狙击手?
狙击手“百步穿杨”的实力非一日之功,但美国一款“傻瓜型”狙击步枪却能让从来没摸过枪的人变成枪法超群的枪手:这款智能狙击步枪配备了电脑及显示屏,实现全自动瞄准,帮助持枪者射击目标。
无人自动瞄准狙击步枪在实战中能百发百中吗,能最终取代狙击手吗?专家的回答是:不能。
原因是,射击时对弹道的影响因素高达32个,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气压气温,甚至海拔高度和扣动扳机的手指位置都会对子弹射击产生影响。如果环境变化因素过多,狙击枪也就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