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圆满闭幕

30.05.2016  10:59

5月21日,为期8天的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圆满闭幕。本届科技周以“创新引领  共享发展”为主题,主场活动通过大型科普博览的形式,呈现了科技创新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展现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果。今年北京科技周主场200余个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项目共吸引了8万余人次到现场参观体验,还有3000万人次通过新华网、中国科技网观看主场活动直播、浏览新闻,通过“2016北京科技周”、“科技北京”、“科普北京”等微博微信参与互动。另外,体重指数测量仪、VR虚拟现实军事体验、超高清分辨率10K显示屏、航天员出舱虚拟体验、马来西亚虚拟钻井平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阳台菜园装备、全营养枸杞系列产品、翩翩起舞等30余个展项被评为最受公众喜爱的科普项目。
  作为全国公众参与度最高、范围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群众性品牌科技活动,本届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尤其引人瞩目。不仅吸引了个人、家庭前来参观,更有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组团参观的;不仅仅是北京的公众,还有来自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安徽、四川、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区的参观者,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的100多师生、郑州铁路局干部职工等,更有很多国外友人慕名前来参观交流。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国籍的人们在科技周上汇集,6000平方米的场馆沉浸于火热的科技创新氛围之中,多种文化在此交相辉映。
  注重互动体验是北京科技周的一贯特色,而虚拟现实技术(VR)的大面积渗透,把本届科技周从开展第一天就带入了高潮。每一个VR体验项目旁都排着长队。逼真的体感效果,强烈的视觉冲击,场内惊呼声不绝于耳,VR体验者们一个个置身于另外的精彩“世界”——欣赏DIY的新家、亲临战火洗礼、与恐龙擦肩而过、漫步于奥秘太空。
  与往届不同的是,12个最新、最高端、最前沿的国家大型科学重器15年来首次进入了公众视野。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上海光源、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高精尖”科学装置,在仿真模型、演示视频和高清图片的展示下,配合多位中科院在读博士、硕士以及北京高校师生的现场讲解,让前来参观的公众“脑洞”大开,震撼非常。
  北京众创空间3.0展区是此次活动周的又一大亮点,展示了北京作为全国创新创业高地取得的成就。近年来,北京市成为我国众创空间发展最快的城市。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500多家众创空间,其中北京占到了四成。不仅数量上占据优势,北京的众创空间更是基本升级到以“投资+孵化”为主的3.0阶段。来自硬创梦工场、369云工厂、可可豆创新孵化平台、创业公社、歌华创意设计中心、健康智谷、优客工场等7个在京众创空间及其4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的精彩呈现,让公众充分感受到了“众创空间”的“创新力”与“实干力”。
  “‘一带一路’科普驿站”展区为主场活动拓展了国际科普视野的同时,亦使公众从科普角度认识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除了“高大上”和“域外风”,科技周并不缺少最接地气的民生科技。在以展示发明创造、匠心生活、探索之旅、新农家园等的科普乐园里,“脑电龟兔赛”让陌生的两个人建立“心灵沟通”,“手舞3D重构桌面”给人一种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还有把游戏和运动结合在一起的“乐动VR智能摇摆动感单车”、可在纸上种植的芽苗菜、阳台菜园装备、全营养枸杞系列产品、翩翩起舞、自由落体滴水演示器、智慧城市公交电子站牌、可穿戴的老年智能云报警器、新型抑菌防辐射帐篷等近百项科技创新成果,既贴近生活又各有特色,引得参观者流连忘返。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受时空阻隔,尽享这难得的科普盛宴,北京市科委尝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公众能够无论在不在科技周现场,不管科技周是否结束,同样可以领略到科技周的精彩。一是在新华网、中国科技网等主流新媒体开设北京科技周主场专题,进行网络直播、点播和报道,共计发稿300余篇,3000万人次的浏览量创历史新高;二是打造“2016北京科技周”、“科普北京”微信公众号,公众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玩转”科技周,短短8天粉丝关注量共超过6万余人,还有“今日热门资讯”、“吃喝玩乐在北京”等36家微博微信相继报道,阅读评论量达到60余万次;三是打造“2016北京科技周”微信公众号的“在线展厅”,在科技周结束后,公众可以继续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在线展厅”,感受科技周的魅力,让科技周“永不落幕”。

(来源:科技部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