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015年以来,湖北省科技厅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主线,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优化全省创新创业环境,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培育、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区建设等工作,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成效较为明显。
1.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简称“科技十条”)及5个配套实施细则,对职务科技成果的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组织人事制度、税收管理、工商登记、执法监督、法律保障等各项政策进行了针对性改革,着落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在湖北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政策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科技十条”出台至今,省内高校院所已累计新出台相关政策细则48项,成功转化成果948项,创办企业304家。组织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科技系统、高校院所、企业、中介机构和投资机构“五方协作联动”,共同推动科技成果在鄂转化应用。2015年,全省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248项。其中,49项重大科技成果在省内首次实现商业化转化应用,获得创投投资6.1亿元。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1813项,登记技术合同2041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70.46亿,同比增长30.81%。
2.加快科技企业培育,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通过改革省科技平台建设经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金等分配方式,引导资金、项目、人才、平台等各类资源向创业一线聚焦,系统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大力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整合人社、教育、工商、税务等多部门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资源,推出34条政策举措,着力推进“双创”工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三年累计扶持了600个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在全省各市州推广实施“青桐计划”,共举办活动26期、路演项目100多项,吸引国内外投资机构90家,观摩人数近万人次,“青桐汇”已成为国内创业界的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新发起设立和阶段参股省科创天使和武汉市科创天使基金,基金总注册规模约3亿元,主要投资注册在省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科技企业和大学生创业企业。省引导基金规模增至6.76亿元,参股设立各类创投(天使)基金17支,基金总规模达37.64亿元,完成投资148项,投资总额达17.45亿元,实现财政资金9倍的杠杆放大;全省各市县财政性创投引导基金总规模达到110亿元;全省登记股权投资类企业达到609家,注册资本规模达到471.66亿元。截止目前,全省已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00多家,其中,省级以上孵化器93家,国家级孵化器46家,3A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以创业咖啡为代表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80家。2015年,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在孵科技企业3000多家,总数达到1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实现突破性发展,预计新增866家,总数有望突破3200家,实现三年翻番,位居中部第一。
3.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支撑服务能力。通过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优势科技资源,采取前资助、后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新支持建设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地质环境资源等2家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达到11家。着力建设层次科学、分工合理、覆盖面广的企业创新平台体系,全省企业共建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4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02家。构建完善科研仪器设备加入平台协作网的引导激励机制,建立针对仪器设备提供和使用的双向补贴政策,形成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的良好局面,2015年,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平台入网仪器达到 7773台,检查服务项目33190项;向省内158家企业发放研发测试补贴1009万元。与此同时,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孵化器在孵企业免费开放科技信息资源,实时提供无偿在线查询、检索、全文下载等科技信息服务,全年湖北省科技文献信息平台终端用户由上年的9000家发展到30000余家,全年提供文献查询2800万次、文献下载842.4万篇,分别较上年提升246%和39.6%。
4.着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实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中统筹50%以上财政科技资金,持续支持激光、装备制造、粮棉、畜禽、磷化工等重点产业,着力增强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新能源电池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新突破。如武汉邮科院成功实现了200Tbit/s超大容量波分复用及模分复用的光传输系统实验,为破解“互联网+”时代光通信容量危机提供了解决途径。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40纳米高精度消费类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各项指标可媲美国际顶尖产品,改变了我国GPS战略资源与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已在国内实现量产。在现代农业领域,全年新支持专用、优质、高产、多抗等优良品种选育70多个,水稻、水产、畜禽等产业领域选育认定的新品种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在民生科技领域,以智慧医疗、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人口健康、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武汉人福的“美索舒利S6”、武汉兰丁的自动细胞DNA检测分析仪、华大基因的第二代国产基因测序仪产品等一批创新产品成功进入国内外市场。全省生物产业企业超过900家,光谷生物城在全国108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综合排名位列第二。
5.积极发挥高新区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依托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资源共享、空间互补、协调发展的“一区多园”格局,先后支持东湖高新区和鄂州、孝感、咸宁、黄石、黄冈、仙桃等市开展产业对接,启动建设了“中国光谷葛店激光产业园”、“中国光谷孝感产业园”等23个光谷“园外园”。如通过中国光谷孝感产业园的建设,由东湖高新区转移过去的华工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已成为孝感高新区第3大纳税大户,有力促进了孝感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随州、仙桃两家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使湖北国家级高新区达到7家,总数跃居中部第一。同时,经省政府批复,湖北相继设立了黄石、荆州、十堰、葛店等18个省级高新区,构成沿长江、汉江串珠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区竞相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前三季度,全省25个高新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6468亿元,同比增长10.29%;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08亿元,同比增长13.07%,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78.43%。
(来源:科技部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