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秀才”遇到“铁匠”:百年古艺吴山铁字扬名海内外

17.03.2017  14:32

  “铁字融入了铁的刚劲与书法的飘逸,展现的是潇洒遒劲的艺术感染力。”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山铁字传承人郑书山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路边铁匠铺到扬名海外,由“秀才铁匠”创作的百年古艺吴山铁字正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吴山铁字起源于安徽合肥吴山镇,相传清朝末期,当地一名秀才惹了地方权贵,无奈只能在铁匠铺打铁,拥有一身才气的他将打铁与书法结合到了一起,吴山铁字孕育而生。

  “秀才做铁匠,将纸上的书法搬到铁匠铺,可以说是水与火的结合。”郑书山说。他自幼受叔祖父书法熏陶,长大后随其学习铁字技艺,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在郑书山的工作室里,铁画银钩琳琅满目,有诗词歌赋,也有国画小品,只是这些篆隶楷草已不见墨香,取而代之的是铁骨风韵。

  拿毛笔换成了挥铁锤,郑书山转换得并不容易。“书法讲究的是劲道和笔法,而铁字拿捏起来就要困难百倍。”郑书山说,每一个字从轮廓到笔画,他都要捶打上百遍,反复矫正打磨,尤其是各家书法字体各不相同,初学者很难抓住铁字的精髓。“临摹出字样,然后上铁皮、裁剪、锤打、平整定型,一幅作品一般要经过30多道工序。

  能当“秀才”,为何要当个铁匠?郑书山表示,有人不理解铁字,觉得纸上书写的东西用铁打出来是在白费功夫。但郑书山认为,打铁字的过程就是一次对书法的再创作,把书法笔画的轻重缓急用立体的方式表现出来,用手触摸,浑厚凝重,笔画走势可见可感。

  郑书山精湛的铁字技艺不仅多次获奖,还吸引了不少外国人的关注。来自澳大利亚的琳达是一名助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吴山铁字,她没想到中国书法还有这种表现形式,经常带着朋友到郑书山的店里参观学习。郑书山说,他不会英语,就用手比划向她展示制作铁字的每个环节,每次他都会被琳达对铁字的热情和痴迷所感动。

  据了解,吴山铁字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在日本、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国家颇受欢迎,郑书山的铁字作品许多都被华侨华人所收藏。“吴山铁字是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创新,艺术感和表现能力更强,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共鸣。”郑书山说。

  “有的人能拿得起毛笔,但就是挥不动铁锤。”对于吴山铁字的传承,郑书山表示担忧。吴山铁字不仅工艺繁琐,而且对书法功底要求更高。郑书山说,目前,能制作吴山铁字的人不太多,一些老师傅也都相继退休,坚持在做的屈指可数。

  “既要做秀才,也要做铁匠。”郑书山说,秀才和铁匠并不矛盾,吴山铁字将书法的柔和铁字的刚结合在了一起,其中蕴含着刚柔并济的人生哲理。他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要怀着热情,以锤为笔,以铁为墨,向海内外宣传吴山铁字百年古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