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有芳华礼润人心 看浙江创建文明城市怎么做
杭州西湖断桥边的斑马线前,行人在礼让车辆前快步通过。杨晓轩摄
今年5月,杭州迎来了一个由西安市文明办、各城区、市级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取经团”。面对千里迢迢赶来的客人,杭州将“车让人”的经验悉数传授。对文明礼仪的孜孜以求,让两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都彼此走近。
从公交车,到出租车、公务车,再到私家车……如今,斑马线前停车礼让行人,已成为杭州的“城标”之一。
从西子湖畔,到之江两岸,“最美”的风景随处可寻。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群众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走高。不仅如此,在浙江,文明城市创建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获得“省文明城市”称号,其中5个跻身全国文明城市,4个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8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浙江省文明城市(县城、城区)目标,其中12个县(市)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6月2日,湖州市吴兴区飞英街道组织相关部门在湖城府庙商城小吃街开展文明攻坚行动。盛少波摄
塑造城乡“最美”的风景
夜幕降临,海宁市区主干道海昌路上流光溢彩、人气很旺。在当地,老百姓更喜欢叫它“好人街”。
“好人街”两侧竖起的大型公益广告灯箱格外醒目,上有20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照片及事迹。他们中有教师、民警、出租车司机,也有退休工人、农村妇女;平凡的名字和身份,却都有一颗不平凡的心。闲不住的“活雷锋”孙泉清、受伤后3次下河救人的七旬铁汉俞纪男、敬老院老人们的“好闺女”倪水宝……身边的“最美人物”,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独特风景。
文明创建,关键抓什么?伴随文明城市创建的推广和深化,答案越来越清晰——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创建活动成为传递主流思想、弘扬社会新风和提高公民素养的实践。
近年来,我省四次修改《浙江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两次完善《浙江省文明县(市、区)测评体系》,每一次都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渗透文明修养,指标中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重逐年提高。
浙江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生根,“最美画卷”徐徐展开:
——去年3月21日,“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在全省启动,以礼待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时尚追求;
——公益广告、文明墙绘装点大街小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跃然眼前;截至去年底,义乌市向世界各地销售9600万余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产品;
——好家风建设活动持续推进,全省700余万户家庭参与立规立训,建成150余个家风馆(廊、室),好家风带动了好政风、好民风;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同频共振”,我省10户家庭收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殊荣;
——今年4月,我省“争做中国好网民”接力活动举行,机关、学校、企业等各行各业迅速行动,争做清朗网络空间的守护者。
这些年,让浙江群众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5月20日,台州市同创办、市妇联、市行政执法等单位在市民广场展开爱心义卖、文明宣传、普法宣讲等活动。当日,志愿者们走进广场、社区、街头开展垃圾清理、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等活动,践行文明新行尚。陈宇摄
共建共享的民生实践
你听过“马路高尔夫”吗?而今在丽水,无论是市领导、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在节假日、上下班途中,或是早晚健步走时,都会以志愿者的身份上街做一件事——捡烟头,这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于是,“马路高尔夫”的趣称应运而生。“前几年我还有点不好意思,但现在街上到处是‘红马甲’,彼此碰到会默契一笑。”在法院工作的志愿者厉志华说。
如果把创建文明城市看作一盘很大的棋。那么,走好“当头炮”至关重要。
浙江的经验是,精准聚焦群众最直接、最关注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于是,一个小小的烟头、一条普通的斑马线、一处公交车站前的排队等候区,都成为标注一座城市文明刻度的试金石。而这些“举手之劳”,也迅速点燃了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
在长兴,有个博览会让人眼前一亮。今年3月5日,长兴县举办了首届学雷锋志愿服务博览会,集中向全社会展示志愿服务资源。长兴深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孙霞说:“博览会为志愿者提供了分享交流的机会,也让更多市民了解并参与志愿服务。”目前,长兴县共有注册志愿者5万多人,志愿服务团队近400支,他们积极参与到“五水共治”、治危拆违、城乡建设等重点工作中。
文明城市创建为了什么?浙江用驰而不息的实践铿锵作答——创建为民、创建惠民。
当文明创建融入城市公共秩序优化,街头巷尾越来越干净整洁,车辆行人的不文明行为逐年下降,交通越来越顺畅;
当文明创建融入群众文化生活,社区和农村群众自编自演的“草根文化”生机勃勃,农村文化礼堂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了精神生活的“农家乐”;
当文明创建融入城乡联动发展,万个文明单位结对万个行政村的“文明共建”活动持续深化,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架设、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升级,形成了“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强劲的精神推动力。
4月13日上午,桐庐县桐君街道圆通社区塔坞路(原面粉厂)内,10余名党员志愿者在搬运杂物,清理老旧小区垃圾。每条道路每个工作日都有志愿者开展动态巡查,所有党员干部每周都将参加一次文明创建主题活动。单佳铭徐军勇摄
让文明新风永驻人心
走在绍兴街头,你会看到一种特殊的场所——“爱心服务站”,里面摆放着矿泉水、茶叶、饮水机、书报架、保健箱等物品。它们,是为那些辛勤的环卫工人而设。“爱心服务站”的前身叫“爱心避暑点”,设在主要街道沿线各机关事业单位、银行等,曾在酷暑时节接待环卫工上万人次。夏天乘凉歇脚,那么冬天呢?于是,“爱心服务站”诞生了,对环卫工群体的关爱也从一季拓展到了全年。截至目前,绍兴全市共有“爱心服务站”200余家,将一份独特的温馨传递下去。
文明城市创建,不是一蹴而就;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也并非一劳永逸。
我省凸显问题导向,以查找问题、整改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向纵深发展。
每周一,台州市黄岩区西城街道西街社区的老党员包岳顺都会到社区巡逻。“占道经营少了,道路整洁了,车也不乱停了,现在越巡越没问题了。”他说。在西城街道,活跃着12支、近100人的社区“五老”志愿者队伍。他们每周在各社区范围内巡查,发现问题当场督促整改并做好记录回头看。截至目前,西城街道的“包岳顺”们当场落实整改300余个问题,劝导不文明行为200余起。
文明创建实打实,一个社区如此,一座城市也如此。在瑞安,一条紧密融合型督查链,有效推进各项文明创建任务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当地共开展实地督查4875人次,走访部门单位615个次,形成《专项督办通知书》186期,直接促成近2万个问题整改落实。
由省文明办制定的《浙江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把体现人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因素纳入体系中,每年对11个设区市进行“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和“社会道德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向全省通报,测评成绩纳入对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杜绝“文明创建搞突击”现象。
自2015年起,省文明办每年都会对12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进行暗访,查找存在问题、进行书面反馈,督促当地进行整改,并将暗访成绩以20%的比重纳入年度测评总成绩。
省文明办开展的2016年全省社会道德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显示,社会公众的满意率为93.42%,同比提高1.5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