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成为村庄大客厅 永嘉走出乡村文化模式新路
昨日,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推进会在永嘉县召开。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唐中祥带队的考察团在永嘉进行实地考察后,各地干部把在永嘉学习到的先进做法,和自身经验在会议上进行交流分享。全省49个县(市)的领导干部都给予永嘉文化礼堂建设高度评价,“这么好的地方,我们都舍不得走了。”不少干部都发出这样的感慨。
张洪伟(杭州市委宣传部文化处调研员):
来到温州永嘉,“一村一品”的文化礼堂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全省都在大力度的推进文化礼堂建设。硬件的配套设施都十分完善,如何结合本地的实际,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特色是文化礼堂在“软件”方面的难点,但永嘉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例如珠岙村,礼堂里具有完备的舞蹈室、图书馆、体育室的功能设施。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还有个童装文化馆。珠岙村是童装第一村,能把文化礼堂建设与当地产业特色相结合,这就是一个特殊礼堂品牌。而大元下村突出打造“长寿文化”特色品牌,将人文内涵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过程,使文化礼堂成为“敬老爱老”的精神家园。
有品牌、有特色文化礼堂活动自然是开展得丰富多彩,有针对性的服务更能促使文化礼堂的礼堂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让农村文化礼堂品牌影响显著增强。
葛建标(宁海县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
永嘉让农村文化礼堂“活起来”。文化礼堂作为一种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要想在乡村生根开花,前提必须得立足乡土、接地气。所以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尤为重要。永嘉的文化礼堂就开设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的种类兼顾不同的人群,让各年龄阶层的人都乐于到文化礼堂去。
喜爱运动的人可以去礼堂打篮球,喜欢棋画的人可以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喜欢看书的人可以去图书馆安静地待着。永嘉文化礼堂从群众自身需求出发,种下的文化“种子”,适合群众口味,促使各个文艺组织坚持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充分调动文艺人群的积极性,实现生根发芽。让礼堂文化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满足不同的文化需要,才能让群众真正发自内心的主动走进文化礼堂内。
罗邦云(台州市路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能看得出永嘉文化礼堂建设的“用心”和“细心”。三个村的文化礼堂在外观上都是一幢新建的仿古建筑,但是在里面的空间规划、功能设计,甚至是wifi标志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规划。永嘉文化礼堂的优点之一在于——建设的准确定位,用精神家园引导与衡量文化礼堂建设;对农村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文化礼堂作为村庄的“大客厅”,融入乡村特色文化。
兼顾标准和个性规划,同步打造室内室外空间,严格保证活动数量质量,着力打造精品工程、精神家园,走出了一条“永嘉模式”的文化礼堂建设之路。
梅华(丽水市委宣传部理论党教处副处长):
我要为温州的“你点我送”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对接平台点赞,这种用“菜单式”的平台把节目送进家门口的文化礼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丽水在之前也经常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由于不了解群众当下对哪些活动感兴趣,所以效果并不好。之后我们也有了一个项目供需对接平台的“雏形”,如何运作,我们还在探索中。这次来到永嘉,我也是重点来学习这个平台的运作模式,把我们“有什么”和群众“要什么”进行有效对接,让文化礼堂服务更加精准化。
另外,我还在永嘉拍了很多文化礼堂的规章制度表。文化礼堂是一个常态化的东西,除了建设好,更要管理好,这就需要规章制度的完善,我们要确保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姜敏(衢州市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
水云文化礼堂的“和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说,文化礼堂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那么这座精神家园如何凝聚人心,凝聚精神力量呢?水云村通过村民写“和”字的一个过程,便无形之中增强了文化礼堂作为精神家园的向心力。村民写下的每一个“和”字,即是对自己内心的承诺。他们把写下的“和”字刻在文化礼堂的墙上,就像一面镜子,既可以时刻反思自己,更能用“和”字背后的精神影响人、感染人,比如说“和气”、“和谐”。
因此,我认为“和”字作为一个载体,非常鲜活,接地气。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体现了生活中向上、向善的力量,入脑入心。文化礼堂真正成为了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老百姓不仅身在其中,而且心在其中。
蒋嬿(丽水市莲都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参观的三个文化礼堂各有特色,无论从布局安排,还是活动载体的设计来看,建设得都比较高端大气,非常不错。比如说展示的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对接平台,在农村里引导网络平台建设,这在以前没有看到过,之后可以向永嘉方面学习借鉴。
还有永嘉文化礼堂对村民村风的提炼,很受启发,也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水云村的“和文化”,把整个村的精神凝聚起来,转化为精神文化内核,让文化礼堂成为老百姓真正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