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文创 破茧成蝶 让城市绽放文创之美
2016年,对杭州文创来说意义非凡。
这一年,杭州文创迎来了她的十周岁生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也迎来了第十届。
这一年,杭州文创精彩绽放。G20杭州峰会上,出自杭州文创企业的丝绸伴手礼、国宴用瓷、文艺演出……大放异彩。
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下,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杭州文创已经在全国占据了应有之地,由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5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告诉我们,杭州的文创实力位居大陆第三。
2015年,杭州全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2232.1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22.2%。这向我们证明,杭州的城市产业结构正在逐步顺利转型——文创成为了杭州重要的支柱型产业。
回首十年,杭州文创产业努力腾飞、破茧成蝶;放眼未来,在后G20时代,杭州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拓展新领域、拥抱新科技、与国际接轨。
《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现场图
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鸟瞰图
[十年改变] 文创+城市让生活处处是惊喜
2016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来自北方的游客杨一鸣结束了一天的游玩。他在朋友的指引下点开支付宝,购买了一张从龙翔桥站到西湖文化广场站的地铁票。
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即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也不能在手机上点点手指就买到自己想要的地铁票。”全城通用的电子支付让他惊讶,“随便走进一家路边的小店买瓶矿泉水,玻璃柜台上都贴着店主的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二维码。原来,这就是出门不带钱包的感觉。”
他和许多游客一样因仰慕G20杭州峰会之名而来,却体会到了一个与想象之中完全不同的杭州。“十年前,我来杭州,只是觉得这里风景如画,但这次来,却被城市独特且又浓厚的文化自信迷住了。”
他说,悠闲地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经常能在某个角落寻到非常有特色的小店。桥西历史街区里的舒羽咖啡馆里,行人游客或驻足小憩,或观景沉思,一股文艺范儿扑面而来;南山路上的西湖101文化创意空间里,展示着充满生活美学的设计师作品;吃完晚饭一路闲庭信步来到河坊街,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还开着,满目的铜器令人眼花缭乱,足以消磨饭后的闲暇……
文创+产业让产业碰撞出火花
文创十年,让这座城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正如杨一鸣所感受到的那样,“文创+”的基因,就像流淌进入城市的血脉,文创与生活、教育、医疗、科技、影视、建筑等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这座城市的书店格外有想象力,它们是全民阅读的践行者。在实体书店备受挑战的当下,游客依然能在桐庐县莪山乡戴家山村的先锋书店里忘我阅读;创业者能在萧山信息港小镇内的奶茶店里买到新华书店的专业书籍;病人则能在省人民医院的晓风书屋里寻觅一本治愈系的精神食粮。
这座城市的老建筑格外有魅力,它们是峥嵘岁月的印证。“三改一拆”中,它们不仅得以保存,还承载起新的使命。曾经的转塘双流水泥厂,成为孕育无数创意的凤凰·创意国际;杭锅老厂房摇身一变,当起了创新生活展、时尚发布会的举办地;而原本的西泠冰箱厂已连续两年成为杭州文博会分会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试验区也落户于此。
这座城市的“创客”格外幸运,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余杭的梦想小镇园区里已集聚创业项目780余个,创业人才近7400名,每周不间断举办项目路演活动;在滨江的创意小镇里,外来企业与朱德庸、姚非拉共用一个园区,享受着浓郁的创业氛围;在一江之隔的下沙,众创空间开进高校,全新的“校企合作+互联网”人才培养平台让学生们的创意可以落地。
这座城市的居民是幸福的,他们是城市发展的晴雨表。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追求品质生活。西湖、湘湖、西溪湿地、拱宸桥、良渚、富春江、千岛湖……美丽的风景加上完善的配套,无论居住在何地,“出门即是景”的心愿并不难完成。西溪天堂艺术中心里,来自全世界的知名剧目连番上阵;“开始众筹”的网络世界里,追梦者一个接一个实现梦想;东信·和创园里,国内独立设计师的家具店、设计清新的咖啡馆吸引着无数品位独特的文艺爱好者来这里度过悠长假期。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缪佳敏 霍翟羿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