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新型冠状病毒或来源于蝙蝠

04.02.2020  10:22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及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针对引起武汉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鉴定研究工作,3日以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相关研究团队从核酸检测、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和受体利用等方面揭示了该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疫情控制和药物研发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团队从早期的5位患者样本中获得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来自5位患者的病毒序列相似性达到99.9%,与SARS-CoV的序列一致性为79.5%。通过对病毒保守蛋白氨基酸分析发现2019-nCoV与SARS-CoV均属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related coronavirus,SARSr-CoV)。作者进一步将2019-nCoV基因组与实验室早期检测的冠状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该病毒与来源于蝙蝠样本的一株冠状病毒(简称TG13)的基因相似,后对该蝙蝠样本进行测序,获得了蝙蝠病毒TG13的全基因组序列,发现两种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

  该研究团队对患者不同时期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咽拭子(OS)等样本进行了核酸检测,发现早期样本的病毒核酸量比后期高约1000倍以上。通过采用实验室早期储备的SARSr-CoV抗原,他们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发现患者产生了相应的IgM和IgG抗体。随后从一位重症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获得了2019-nCoV病毒,电镜观察可见其在细胞内清晰的冠状病毒颗粒形态。

  研究团队发现,2019-nCoV能感染过表达人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RS-CoV的细胞受体)的非敏感细胞,表明2019-nCoV可以利用SARS-CoV的受体入侵细胞。

  该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提供了较详细的2019-nCoV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并揭示出该病毒可能的自然宿主是蝙蝠。研究还表明2019-nCoV可以利用SARS-CoV的受体感染细胞,为后续疫情防控和药物研究等奠定了工作基础。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周鹏研究员、杨兴娄副研究员和金银谭医院王先广医生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据介绍,自2019年12月30日收到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样品以来,武汉病毒所一直全力开展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鉴定、病毒溯源、病原检测、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制工作。2020年1月2日,研究所获得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的序列。1月5日,该新型冠状病毒被成功分离,并于1月9日按标准完成国家病毒资源库入库。1月11日,受国家卫健委指定,武汉病毒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和发布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

  同时,武汉病毒所正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筛选、动物模型建立、疫苗研发等工作。目前已筛选出几种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在动物模型方面,已基本完成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将为后续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另据介绍,长期以来,武汉病毒所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合法、合规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无实验室泄露或人员感染情况发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