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参访团参访终南山茅蓬
参访团与法师交谈
参访团与法师合影留念
2014年11月6日,陕西省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主办的“2014年新生古刹巡礼与居士团体参访系列活动”第11次参访活动在西安举行。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2014级新生以及部分高年级硕博士研究生和李利安教授指导的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观音学三位研究生以及自愿报名的居士、佛教文化爱好者等33人参访了终南山太乙峪西岔沟的茅蓬。
早上10时许,参访团一行人乘车进太乙峪。参访的第一站是终南山麓西岔入口处太乙山人刘老师的茅蓬。刘老师热情的接待了大家,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修行历程。刘老师说,在大学时代,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不久有幸结识了佛法,并对《金刚经》、《六祖坛经》等禅宗经典产生浓厚兴趣,后在读《六度集经》中得到启示,一切情事皆是障道因缘,遂抛弃一切俗事尘缘,寒来暑往寻师访道、专精佛法。又多次前往青海、香格里拉等圣地闭关修道,寻找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并打破了“自我”与“时间”的羁绊,了知时间与我只是假象。后因缘成熟隐居于终南山麓。刘老师以自己的修行因缘与实修体验,告诫参访者:“时间都是假象,生死仅是幻觉,不被世俗情事所累,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世间万物都是一体。”大家受益匪浅。
在法喜中大家继续徒步于毗邻处嘛呢悉地茅蓬,此茅蓬主人为藏传佛教上师益喜宁宝堪布,为避免过多打扰,仅惟慈法师和文馨法师拜见了现在茅蓬隐修的比丘尼光照法师,法师曾修学净土、密宗等法门,并在此发愿在此闭关三年,法师说:“修道证果,是出家人本分之事,好好修行,修成后度化众生。这是出家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身为佛子,理应效佛。”结束此处参访后,大家满怀喜悦的继续参访。
第三站是佛道同庐的狮乐茅蓬。茅蓬清茶品道,古琴谈玄,简居生活恬然自在。参访团成员饶有兴趣地在茶几旁、茅亭下、摇椅上感受着隐士文化的气息。在山腰的大石“佛”字石刻下的明庐茅蓬是参访的第四站。茅蓬的主人举家搬迁于此南山腰间,他们秉承传统文化教育,远离世俗的忙碌与追逐,摒弃现代的学校教育。以传统方式教导孩子,学习《四书》、《五经》与书画诗词等,并教导登山拜访外来客人练字、绘画。老师向参访团展示孩子所写甲骨文字,并表示甲骨文是比较难懂的,但它是字根,学会了甲骨文,再学习其他字体就轻而易举了。在我们离开茅蓬时,看见几个孩子轻松一跃到树梢上学鸟鸣,自由自在与大自然为伴,大家由衷欣羡!
接着大家顺着千岩万壑的山石小道,参访王家大院某茅蓬后,一鼓作气,途径湘子洞,盘旋前进,抵达南五台山巅,即参访的最后一站兜率台。兜率台前方松木倚靠层巅,峰峦波海起伏,云海变现万千,壮美奇绝。寺内清幽寂静、安然恬淡。平日柴庐紧闭,拒绝外宾造访,不接受信众的供养,也不行持早晚功课,唯是依禅宗思想在心地上用功。一位尼师于此居住多年,法师以禅宗家风开示说:“茅蓬好似剥皮厅,天长地久人死清。磕头念佛不是修行,真正的修行是泯除自我,消除我见,不执凡、亦不执圣,佛性本在凡不增、在圣不减。反闻根尘,六尘脱落,无挂无碍,世间圆融一体”。大家一时如醍醐灌顶,心开神悦。最后大家,带着这份内求的宁静与法喜,在山势陡峭,夜幕降临前顺利回到山脚下。至此,本次参访活动圆满结束。
据悉,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2014年新生古刹巡礼与居士团体参访系列活动共有16次巡礼及参访交流,每次参访一个或数个陕西著名的佛教祖庭古刹,本次是该活动的第11次参访。若有愿意为本活动提供用车支持的大德居士请与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联系。(文:释惟慈,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