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从“政府治、企业治”向“社会治”延伸 浙江长兴首个PPP矿山治理项目复绿边坡12万平方米
“整个开采区125米以上已形成12.16万平方米的终了边坡。”近日,站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方矿业有限公司大煤山石灰石矿的开采现场,长兴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建成指着眼前复绿的边坡,对笔者说道。这是首个尝试采用PPP模式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矿山,由社会方——浙江煤炭地质局勘探一队承接边坡的恢复治理、后期养护及验收工作,解决了矿山企业的技术和资金难题,为探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模式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近年来,长兴县坚决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引,通过优化矿山布局和提升产业结构,以生态保护倒逼矿业企业转型发展。一方面,通过“关、停、转”等方式整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另一方面,将传统的“政府治、企业治”的治理模式向“社会治”延伸,进一步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2011年以来,长兴县累计关闭矿山62家,矿山总数从2010年底的85家减至23家,年开采总规模从4630万吨压缩到2510万吨。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上企业自觉治理意识不高,留下了很多未治理的废弃矿山,一处处坑坑洼洼,让本该葱郁茂盛的山林大地遍体鳞伤。
“2012年以来,政府对数十座废弃矿山进行了复绿,共投入2.5亿多元,治理面积583万平方米。让昔日满目疮痍的裸露山体,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美丽青山。”李建成表示,尽管以政府为主力军的矿山治理工作压力大,付出多,但成效明显。
针对不履行矿山恢复治理义务的企业,长兴县国土局按程序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中标单位进行恢复治理。从相关政策和实际操作中不难看出,因治理工程需走政府采购途径,花费的时间多;同时,中标单位还需要重新认识矿区的地质环境、隐患点分布及治理目标,难以迅速开展恢复治理工作,从而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
今年,长兴县根据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探索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新模式,将PPP模式引入矿山环境和生态修复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态治理效率,也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交给社会治,企业只需拿出一笔治理备用金就高枕无忧了,而政府也只需回归监管职责,从‘政府治’和‘企业治’延伸到‘社会治’,实现了多赢。”李建成表示。为规避、减轻甚至转移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PPP模式过程中的风险,政府的相关动态管理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并且要从多方向、多维度完善矿山环境治理配套能力建设,充分调动公众和社会力量及资金,让长兴成为绿意盎然的“石头城”。
“交给社会治,企业只需拿出一笔治理备用金就高枕无忧了,而政府也只需回归监管职责,从‘政府治’和‘企业治’延伸到‘社会治’,实现了多赢。”李建成表示。为规避、减轻甚至转移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PPP模式过程中的风险,政府的相关动态管理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并且要从多方向、多维度完善矿山环境治理配套能力建设,充分调动公众和社会力量及资金,让长兴成为绿意盎然的“石头城”。
来源:2017年12月4日《中国国土资源报》,作者 何丽琴 宋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