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短暂冲高不会构成通胀压力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1.6%;PPI同比下降4.9%,环比下降0.5%。
有关专家表示,2月份CPI同比涨幅超出预期,主要受寒潮天气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PPI降幅已经连续两个月收窄,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有关。从后市看,近期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PPI跌幅可能持续收缩。
2月份,CPI同比上涨2.3%,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份以来再次回到“2”时代,同比涨幅明显超出预期。从环比看,CPI环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了1.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月份CPI环比涨幅较上个月明显扩大,主要受寒潮天气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2月中旬,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影响了鲜菜的生产和运输,致使鲜菜价格环比上涨29.9%,创2008年3月以来月度最高涨幅,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84个百分点,超过CPI环比总涨幅的一半。从服务价格看,春运期间,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较多,长途汽车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3%和3.1%,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6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2月份CPI走势除与农产品的供需变化有关,也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有一定关系。1月份,M2和M1增速分别达到14%和18.6%,对后市起到了提振信心的作用。
“总的来看,CPI持续上涨的动力不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月CPI上行主要原因是季节性因素影响,随着天气转暖、生鲜时蔬供应上升,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压力将缓解;从猪粮比价看,猪肉价格不存在持续性大幅上涨的条件;2015年末以来M1增速大幅上行,将会带动CPI上升,但由于不会出现强刺激货币政策,对CPI的持续抬升作用相对有限;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处于低位,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特别是燃油及石油制品相关产品价格处于低位。因此,综合判断,流动性的持续充裕可能推动CPI小幅上升,但近期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
“我们不能根据经济下行压力大、CPI涨幅超预期,得出‘滞胀’的结论。”李佐军说,“滞胀”反映的是宏观经济在某一时期内的持续性特征,一两个月的数据不足以说明问题。而且,当前我国新经济正在加速发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正在提速。
2月份,PPI同比下降4.9%,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这是PPI同比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环比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8%。
“PPI环比降幅收窄是由于部分工业行业出厂价格涨幅扩大或降幅缩小。”余秋梅分析说,2月份,有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和0.5%,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6和0.4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洗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3.6%、0.8%、0.6%,降幅比上月分别缩小3.0、0.7、0.1个百分点。
“输入性通缩压力的减缓,推动了2月份PPI降幅收窄。”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程学斌说,一段时间以来,产油国开始稳产,国际原油价格在跌破30美元/桶后出现止跌反弹,流通市场中钢铁、有色、煤炭也有反弹迹象。
李佐军认为,PPI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表明工业产业出现了相对积极的复苏迹象。这背后,既有新兴产业的拉动,也与政府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