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浙江经济共成长——看世界500强的变与不变
11.06.2015 10:48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经济新常态下,在浙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一举一动具有辐射引领作用。面对国际市场以及国内投资环境的变化,作为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500强在浙投资企业一样面临着挑战。省商务厅承办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浙投资座谈会”今天在宁波举办,透过他们的发言,记者领略了世界500强的变与不变。
市场掉头挖内需
外资企业因为技术、管理上的优势,长期以来其产品专注出口。然而,国际市场外需的低迷,外资企业显然也无法做到独善其身。一向两眼朝外看的外资企业,现在不得不把目光收回。
绍兴旭日棉轴承有限公司是由日本最大的轴承切割加工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双日株式会社共同投资兴建,公司设备全部从日本引进,产品出口欧美。公司董事长铃木贤说,去年下半年以来销售滑坡严重,公司拟在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寻出路。他希望多参加国内展会,以促进新市场开拓。
这就意味着,这些外资企业将加入到与本土同行的激烈竞争中去。“我们准备在工厂自动化生产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同时打开新技术开发的通道,推出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铃木贤说。
一直被忽略的中国国内市场似乎成了救命稻草。嘉兴平湖是外商投资企业的聚集地,过去的20多年里,外资企业是该市外贸市场的绝对主力。记者最近在当地经信部门采访时获悉,积极主动地调整市场战略,转而发掘国内市场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
当地经信部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外资企业出口的产品相对高端,比方说,某一款产品,具备十多项功能,而国内市场可能只需要几个基本功能。早些年,外资企业绝不愿意为简化功能去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现在,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另一些跨国巨头则是瞄准中国市场而来。思科中国区副总裁马江表示,思科中国总部落户杭州,正是看中了包括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地区“万物互联”的巨大市场需求,阿里巴巴就是思科中国的大客户。
研发开放供分享
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成立了研发中心,但是研发有不同种类。一个现象是,一些跨国公司不愿意把最先进的技术或者研发活动设在中国。
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还是以平湖为例,记者获得的一份以当地外资企业为样本进行的调查报告中,当地绝大多数外资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团队仍在国外母公司,在平湖的企业以从事产品加工组装业务为主,难以形成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
上述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在平湖公司或工厂设立研发机构。未设立的原因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选择“产品以出口为主不需要研发设计”。35家在平湖设立研发机构的外资企业普遍认为,在平湖的研发机构主要是现有产品的技术改进,至于新品开发、新技术提升、新工艺应用应以集团总部研发机构为主。
但是,随着不少外企市场战略的调整,这一情况正在改变。“从长远看,国内市场的分量越来越重,针对这一市场的研发自然是必要的,因此加大本土研发力量投入是因应国际市场变化之举。”平湖经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
种种迹象表明,跨国公司的“大脑”也正在开放。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强生正在走向外部研发,其设在上海成立的亚太创新中心,用强生最有经验的科技人员的水平,输出人才,输出资金,帮助外部的中小企业或者创业者。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质量部经理张睿说,作为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赛诺菲在全球拥有1万名科学家,造就了企业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杭州公司亦是如此,这是赛诺菲在各地投资一贯所秉持的理念。
两化融合在外企
“两化融合”并非浙江民营企业的专利,很多外企行动更早、成效更显。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台湾友嘉实业集团独资企业,专注于超精细数控机床、数字化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我们的产品用于切割金属,精密度极高,制造飞机导弹都用得到。”公司副总经理叶明彬说。
“友佳”的生产实现了模组化。叶明彬说,公司现在进行的模组开发实现了产品模组化,不仅便于运输,还有利于环保。“机器坏了,就像电脑一样,取下硬盘寄给我们修理,同时替换我们提供的备用模块,不耽误企业生产”。
把服务业嵌入到制造业里,则类似于浙江大力推行的“两化融合”。“友佳”把生产机台透过物联网组织在一起,产生类似于器官的组织结构,装在机床上,运作时自动联络其他机床,预先调派,生产效率更高。
跨产业联盟也值得称道。在“友佳”的工厂里,每一台生产好的机床入库后,物流厂家都会第一时间收到短信,早上生产的机床,物流公司下午就决标,这样做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资讯系统的整合让物流成本下降40%。
对于那些真正有需求,但是资金缺乏的客户,“友佳”甚至与金融公司合作,让这部分客户先购入机床,进行生产。“我们并不想通过金融机构获得奇奇怪怪的订单,而仅仅是服务于那些对我们的产品存在真正需求的客户,” 叶明彬说。
“‘友佳’的这些改变,实际上都指向了一个需求,即永远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不变的。”叶明彬透露的一组数据证明了这些措施的价值:去年公司业绩下滑4%,利润却大幅度增长,超过50%。
来源:浙江日报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11.06.2015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