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省长寄语浙商:变革求胜 创新致胜

25.10.2015  14:20

   适应新常态激发新动能再造新优势

   ——李强省长在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5年10月25日)

  李强省长发表主旨演讲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黄曙林摄

 

  各位浙商,各位乡贤,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迎来了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从四年前的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到今天,通过浙商大会,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了浙商创业创新、勇闯天下的传奇,看到了浙商不忘家乡、回报故土的情怀,看到了浙商抱团合力、与时俱进的精神,更看到了浙商和浙江转型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我们总是说,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是浙江最珍贵的金字招牌,也是浙江发展最倚重的力量。正是浙商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与壮大,才有了浙江的今天。刚才,大家步入会场,看到了三条横幅——第一条是:“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视察浙江时提出的新期望,是激励包括海内外浙商在内的浙江人民奋力前行的强大动力。第二条是:“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这是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叫响的口号,如今已成为浙商的文化基因和浙商大会不变的宗旨。第三条是:“经济新常态,浙商新机遇”,这是本届浙商大会的主题,是新形势下浙江和浙商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想法: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速度变化、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经济新常态下,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八八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牢牢守住“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发展底线,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年,我们大力加强制度供给,优化政务生态。 全面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从706项减少到了28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省全部取消,目的是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努力实现“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

   这些年,我们大力加快创新驱动,优化创业生态。 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突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引领,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和杭州云栖大会。加快产业集聚区、高新园区、开发区提升发展,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科创平台,着力打造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浙江,创业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

   这些年,我们大力加强环境治理,优化自然生态。 坚定不移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持之以恒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让绿水青山成为浙江的金名片。通过治水治气、绿化彩化,全省城乡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生态红利。

  去年,全省经济增长7.6%,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8%。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过于关注短期增速变化,而是把精力放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上来,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浙江经济转型的背后是浙商的转型与贡献。浙商回归“走进来”、浙江制造“走出去”、本土产业“走上去”相互促进,不断提速。

   我们看到,浙商抓住开放机遇,海外发展有了新布局。 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全球化步伐,一大批浙商“走出去”,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组建了优秀团队,设立了境外营销网络,扩大了全球市场份额。可以说,在把握全球经济脉动、参与世界经济竞合的华人商帮中,浙商方阵备受瞩目。

   我们看到,浙商勇于化危为机,转型发展有了新气象。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浙商表现依然出色。今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省138家企业入围,连续17年蝉联全国第一,新兴产业入选企业比重不断提升。今年4月,正泰集团等8家省内浙商携手成立了“浙民投”;9月,复星集团联合省外浙商发起设立了浙商成长基金,广聚浙商资本,精准产业投向,撬动转型升级。

   我们看到,浙商响应家乡召唤,回归发展有了新高潮。 2012年“浙商回归”工程实施以来,在外浙商积极响应,回归项目、回归资金逐年增加。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引进项目8300多个,累计到位资金7600多亿元,而且每年都大幅增长。更重要的是,回归质量不断提高,以七大产业为重点投向的重大项目占到了74%。广大浙商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浙江经济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谨向广大浙商表示衷心的感谢!

  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就必须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趋势,抓住“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大力推进“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战略融入、创新驱动、资本融合,着力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战略融入是大方向。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正在释放政策红利。“一带一路”建设涉及65个国家、44亿人口,必将影响全球的生产布局、投资布局、贸易布局,掀起新一轮的投资高潮。我们要主动对接沿线国家的实际需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实现市场、要素、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加快对海外企业兼并重组、品牌收购、资源整合,在制造标准、智能制造、国际认证上下功夫,把“浙江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的标杆。从浙江看,目前除了继续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外,正在大力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只要找准切入点,务实推进,广大浙商就一定能从中分享政策红利。

   创新驱动是主动力。 新一波的创业创新浪潮已然掀起,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新动能的关键。我们要着力把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打造成“万亿级”产业,加快发展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一批浙江特有的历史经典产业,形成特色性强、集聚度高、辐射面广的产业生态圈。我们要顺应“互联网+”环境下的开放创新趋势,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资本化路径,打造全要素、开放式、便利化的新型“众创空间”。我省正在建设100个特色小镇,估算3年内投资5000亿元,加上配套投资将超1万亿元,目标是要使这些特色小镇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和新经济的发动机。我们正在谋划建设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到临安市区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浙江的人才特区、创新特区、创业特区。我们大力鼓励以浙商系、海归系、阿里系、高校系为主要代表的各方力量,引导80、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等“创业新四军”大胆创业,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让浙江成为“创客的家园”、“创新的天堂”。

  创新,必将带来传统产业的无限生机。我们常说,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产品。面对经济下行和传统产能过剩的压力,化解的根本之道是创新,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广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快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机器换人”,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使浙江制造加速向中高端迈进。

   资本融合是加速器。 浙江不缺资本,缺的是创业创新与资本融通的渠道,迫切需要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紧密结合,需要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紧密结合。我们正在钱塘江两岸谋划布局一批金融小镇,打造一块有效集聚资本、转化资本的金融港湾,大力引进私募基金等投资机构,为创业创新提供资本支持。正在建设的杭州山南基金小镇,已汇集了250余家投资机构,基金管理规模已超过了1500亿元。与此同时,省政府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省级产业基金,力争用3年时间全省建立1000亿以上的政府产业基金,通过与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结合,撬动1万亿左右的社会资本。如果资本杠杆撬动得好,浙商资本、民间资本与新兴产业结合得好,民间资本能够快速进入实体领域,那么浙江经济必将“挂上更高的档位”。

   深化改革是活力之源。 企业如同候鸟,哪里气候适宜、水草丰美,就飞向哪里。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说到底,必须靠改革。在改革的跑道上,我们不能停,也不能歇,各级政府必须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推进权力清单“瘦身”和责任清单“强身”,执行企业“零用地”项目政府不再审批、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等政策,为浙商投资提供更大支持。要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创业门槛,激发更多的人创业,为新经济注入新动能。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鼓励广大浙商参与到改革中来,共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丰富浙商回归内涵,拓宽浙商投资通道,全面激发浙商转型的动力和活力。

  我们处于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希望广大浙商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把准“变革求胜、创新致胜”的时代脉搏,传承浙商精神,瞄准市场需求,加快转型升级,投身家乡建设,推动浙江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一要大力加强有效供给。 中国经济已从“短缺经济”转变为结构性“过剩经济”,但“过剩经济”并不意味着缺乏需求,而是有效供给不足,否则无法解释许多中国人把“出国游”变成了“购物游”。当前,消费者品味越来越高,消费升级越来越快,浙商要找准消费“痛点”,从供给端发力,让产品有更高的性能、更好的体验,同时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满足中高端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创造需求的能力。

   二要着力培育新生代浙商。 浙商要代代相传、基业长青,必须相信年轻的力量。我始终认为,年轻人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顶尖人才在哪里,“硅谷”就在哪里。以侨二代、创二代、海归青年、大学生为代表的新生代浙商,是浙江经济的未来。保护年轻人的创业激情,就是保护浙商的创造力。越来越多的在外年轻人,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回到家乡投资创业,希望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关心,让他们更快融入家乡,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相信年轻人、相信新生代浙商,点燃他们的创业热情,为他们施展才华保驾护航,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浙江经济的“领跑者”。

   三要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浙商的根脉在浙江,走南闯北开拓事业,家乡始终是坚强后盾。希望广大浙商更加关心家乡建设,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特色小镇等投资,加快推动总部回归、项目回归、资本回归。利用自身人脉资源,帮助引进世界名企、央企、名校名院名所,引进世界前沿的高端技术、高端人才、高端装备,推动浙江产业升级。加快全球布点和跨国经营,推行“浙江制造+跨境电商”生产贸易模式,让“浙江制造”更好地走向世界。

  各位浙商,各位乡贤,各位来宾,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正处在改革、创新、转型、开放的潮流中,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和优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行动。让我们携起手来,再创浙江经济发展新优势,为浙江“两富”“两美”建设贡献力量!

  大会现场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黄曙林摄

 

(本文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祝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