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级每年千万元扶持残疾人就业
本报记者
王少华
浙江 现有残疾人312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100.5万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62.6万人。
近年来,浙江省加大投入,不断规范和提升残疾人就业工作水平,残疾人就业及就业服务工作年年上台阶。
加强领导,完善监督,将残疾人就业纳入顶层设计
浙江省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党代会、党委全会工作报告和研究通过的综合性经济社会发展决议和社会建设专项决议,将残疾人就业为主要指标之一的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予以统筹推进。每年召开一次党委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包括残疾人就业在内的残疾人事业重点问题。党委领导每年开展的残疾人事业视察,残疾人就业始终是重点和优先领域。各级党委将残疾人就业及关联的指标列入党政班子考核目标。元旦春节期间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困难群体慰问,连续十多年都将未就业的困难残疾人列入范围。
各级政府明确一位领导分管残疾人工作,定期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包括残疾人就业在内的重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专项规划,与残疾人就业密切关联的残疾人工作指标纳入其中。连续组织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残疾人就业都是重点内容。为做好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贯彻实施,《浙江省促进残疾人就业办法》即将出台。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为民办实事项目,多次将残疾人就业列入其中。每年召开残疾人工作会议,对残疾人就业等进行部署。各级政府设立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残疾人工作,将残疾人就业相关的人力社保、民政等政府职能部门纳为成员单位。各级政府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及督查范围,考核对象包括政府组成部门和下级政府。省政府连续三年与各市政府签订残疾人工作责任书,残疾人就业都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协组织也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有一定数量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其中部分为残疾人创业的优秀代表。这不仅为残疾人企业家提供了参政议政的平台,也是对他们的褒奖,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努力实现就业创业,更好地参与社会。二是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提案、建议涉及残疾人就业,呼吁政府和社会加大惠残助残就业的力度,监督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更好地履行促进残疾人就业职责。三是人大、政协每年都组织部分代表、委员开展以就业领域为重点的残疾人事务的视察调研,检查残疾人就业条款法规的执行情况。
部门协同,完善政策,编制残疾人就业“网兜”
各级政府残工委统筹负责残疾人就业工作。人力 社保部 门负责残疾人就业的就业援助、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技能鉴定等公共服务、残疾人就业人才管理、与就业直接相关的社保工作以及劳动监察等工作。民政部门负责福利企业管理。 财政部 门负责残疾人就业的资金扶持。 税务 部门负责残疾人税收优惠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征工作。人民银行及金融机构负责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金融服务及扶持。扶贫部门负责贫困残疾人的扶贫开发并以扶贫、劳动力转移等措施促进就业。此外,科技、经济信息化、统计、工会、妇联等部门和单位也在各自职责内做好残疾人就业相关工作。各级残联更是承担了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协调、组织实施,残疾人工作者充满爱心,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兢兢业业地奉献才智。各单位和部门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构筑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保护网。
浙江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构筑了全方位、多角度、有特色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出台了福利企业地方扶持政策,给予超比例奖励、社保补贴以及水电气、用地等优惠。对省级扶贫基地,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省级庇护中心,给予20—3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庇护产品采取试点,采取专产专营制度,并纳入政府优先采购。对个体创业和种养业,落实税收、税费等政策基础上,给予贷款贴息或开办费扶持,给予个体 养老保险 补贴。省本级每年安排1000多万元,用于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受益残疾人1万人以上。为广大盲人从事按摩提供培训和扶持,开展了医疗按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职称管理,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杭州等地由残联提供一到两年的免费场地租给残疾人创业者。
浙江省还注重残疾人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的衔接。对已就业的残疾人,给予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减轻用人单位负担,切实增加已就业残疾人的收入。
建机制,树典型,提素质,为残疾人就业搭支架
一是建机制提素质。浙江高度重视残疾人教育,省办盲校、市办聋校、县办培智学校的格局已经形成,鼓励开展送教上门,鼓励兴办学前特教机构,让残疾人有学可上;做好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助学,建立从学前到大学的全覆盖机制,让残疾学生上得起学;做好残疾考生高考录取工作,每年有100多名考生进入高等院校。自幼失去双臂的王争,已在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在校期间荣获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省十佳大学生等荣誉,多篇论文在国内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现已在高校任职。骨骼先天不足引发多种病症,几乎全身瘫痪,脊椎呈S形、身高不足1.2米,左眼视网膜穿孔几乎完全失明的极重度残疾人金鑫,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就读。
二是能手引导强本领。在各级残联的扶持下,很多残疾人醉心于木雕、石雕、编织、插花、陶艺、美发等方面技术锤炼,不仅实现了就业,而且成为技术专家,有的还在国际、国家残疾人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如东阳木雕工艺大师胡先民在 日本 静冈世界第七届奥林匹克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二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省自强模范”等称号。
三是树立典型激励创业。浙江创业氛围浓,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创业者。杭州市肢体残疾人徐传友,1984年走上了苗木种养的道路,如今他的公司每年销售额超过一个亿,还帮助94名残疾人就业。绍兴残疾人骆润法网上年销售额达到490多万元,绍兴残疾人 陈晓 良网店年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全省有残疾人企业家6000多人,年经营规模5000万以上的36人。
规范化,专业化,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
浙江省较早在全国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同时加强对市县两级的部署和指导。2013年10月,省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通过中国残联的规范化建设验收。
全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七个化”。一是培训菜单化。围绕残疾人的需求,推行菜单式培训,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每年免费培训残疾人2万多人次,定期举办残疾人技能竞赛。二是服务个性化。针对资金、技术等残疾人个性化、类别化的就业需求,通过求职登记、专业比对、用工需求采集等措施,落实不同扶持政策,努力做到就业服务个性化。三是场所标准化。各级残联就业服务机构按照要求开门服务,省、市和人口多的县(市、区)开设办事服务大厅,在面积、设备、设施、资料、人员等方面按标准化要求配备。四是程序规范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承担着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责,积极响应国家减少审批提高效率的要求,完善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办结限期制等规章制度,规范办事流程,为残疾人和用工单位提供便利。五是管理信息化。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数量多,人口流动、岗位变动又很频繁,应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以第二代残疾人信息库、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实名制登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系统、残疾人保障工程数据库等为平台,建立实时动态信息更新和需求采集机制,提高就业培训等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六是政策透明化。常年通过报纸、电视台、网络、标语等宣传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在残联就业服务大厅做到政策上墙,编印惠残政策材料并发放入企、入户,实现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公开、透明。七是队伍专业化。目前全省共有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处、所)工作人员55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员470余人;取得职业指导师的有330余人。就业服务人员定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提高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形式多元,质数并重,让残疾人就业更体面
“十二五”以来,浙江省残疾人就业在保障残疾人就业数量的同时,还努力探索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形成了残疾人多元就业齐头并进的喜人形势。一是按比例就业成为残疾人就业主渠道。有近9万名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分散就业。二是残疾人集中就业得到巩固。省国税、省残联等部门积极创新,将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税收优惠范围,推行企业创办工疗车间安排残疾人就业新模式。通过超比例奖励、社保补贴、水电气优惠等措施,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目前全省有2000余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8.5万多名。三是其他就业形式蓬勃健康发展。扶贫基地就业方面,全省残疾人扶贫基地1104家,安置和辐射的残疾人2.4万名。辅助性就业方面,省财政连续三年拿出1000多万元资金,培育上规模、有质量的省级残疾人庇护中心147家。此外还探索庇护产品政府优先采购,目前全省共有残疾人庇护中心565家,庇护照料人员1.4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方面,目前全省已安排残疾人就业5000多名。网上就业、居家就业方面,浙江电子商务发达,为残疾人网上就业提供了便利,全省有335名残疾人实现电子商务居家就业。在衢州、丽水等地,以来料加工为载体,残疾人在家从事劳动获取收入。全省有1万余名残疾人居家就业。残疾人个体就业和创办企业方面,在资金、贴息、技术、场地、社保补贴、高端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方面提供帮扶,全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创业残疾人近4万名。
来源: http://news.hexun.com/2014-04-28/16433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