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一届立法智囊团,集结到位
如此组合有助于解决地方立法部门利益化问题,使得立法更科学更民
有这么一条消息,细细读来分外有嚼头——
前天,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聘任了38名政府立法咨询专家,聘期5年。其中包括法学专家14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类专家6人、律师10人,其他专家8人。
听起来平平无奇吗?咱们对比起来看,与上一届相比,这一届专家法学界的专家更多,特别是增加了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一线法律实务工作的专家。
从智囊团的构成,就能反映出浙江省对依法治国,法治浙江的深刻体会,以期达到立法更科学化,更民主化的效果。
这次的智囊团多了法律专家,其中律师人数翻一番
浙江立法的智囊团,其实早在2009年就组建了——
2009年9月,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省法制办聘请了40名专家成立了第一届立法专家库。其中,法学专家12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类专家22人、律师5人、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6人、其他专家5人。
去年5月,根据“五年一调整”的原则,省法制办启动专家库的调整工作。经过多方征询意见,最终确定38名专家学者为新一届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
据省法制办负责人介绍,新一批专家中包括法学专家14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类专家6人、律师10人,其他专家8人。
对比第一届,法学专家增加了2人、律师人数翻了一番,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类专家则大幅减少了16人。
省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说,此次调整首先对人员结构做了优化,在专业分类上明确以法学类专家(囊括主要法学学科门类)为主,又兼顾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其他领域的专家。
同时,新聘的专家在本专业、本领域内均享有较高声望和权威,并热心立法事业,能安排必要时间和精力参与其中。针对上一届从事实务工作专家偏少的情况,一批长期从事法治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被纳入专家库。
从名单上看,丁祖年、任亦秋、尹林均任职省人大法工委,来自享有立法权的机关;蒋中东、危辉星、章恒筑分别是省高院行政审判第一庭、第二庭和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长期参与司法审判;省律师协会会长章靖忠等5人都是从事民商法、经济法、房地产法等领域代理的高级律师。
把民商法专家请进来,更有助于保障民生
章恒筑是浙江省高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是今年的新聘专家。他说,今年增加了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实践一线的人士,这是注重法学理论和法学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他本人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民商事属于私法范畴,在现在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背景下,政府立法也会经常遇到如何厘清作为公法的行政法和作为私法的民商法的边界问题。如实施创新驱动,鼓励创业创新,释放民间活力,处置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这些工作都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关,有的需要政府立法。但归根结底,就是落实和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各项财产权利,民商法领域专家参加政府立法的咨询论证,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另外,司法一线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是直接接触到诉讼环节的,而诉讼环节正是法律运用的实践检验,一个法律好不好,是否合理,是否紧跟实际,一线司法专家的加盟,能从发生案件的角度来反向论证法律的科学性,使得立法更接地气。
律师参与,能避免政府立法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
浙江腾飞金鹰律师事务所是省内著名的建筑、房地产领域法律服务专业律师事务所,主任金鹰律师此次也受聘为专家。
金鹰说,科学立法是法治浙江中最重要的一项。而地方立法通常是部门立法,那么难免会带上部门色彩,有部门利益。律师参对立法论证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贴近实务,有大量诉讼经验,了解纠纷发生的真实情况;二是更具专业性,原本立法环节也有面向公众的咨询和论证,但是律师更具法律专业性;第三点,正是针对避免政府立法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等问题,律师作为第三方,意见更超脱。
金鹰律师本是杭州市政协委员,也是杭州市政协与杭州市法制办立法协商机制的小组成员,曾经多次参与杭州市的立法咨询。在实务上金鹰律师比较擅长房地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投资、并购等决策上的法律服务,此次受聘省立法咨询专家库,他觉得自己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相关法律的制定提高质量和科学性。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蒋朝镖律师也说到了律师参与立法咨询的超脱问题,他认为律师在地方立法避免部门利益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第三方,甚至更具倾向性,律师更应该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保护公民权利,加强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他本人亦是浙江省地方税务局、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常年法律顾问,对政府部门有相当了解,在城市建设等方面非常专业。
此次受聘的还有浙江省律师协会会长、高级律师章靖忠,他本人即是浙江省政府的法律顾问,对政府依法行政一直以来就涉入很深。
续聘的立法智囊告诉你,专家是这么体现作用的
很多人会问,专家究竟怎么起作用,咱们先从流程上来看——
浙江省法制办工作人员说,通常立法流程是,部门先起草法律草案,然后报省政府,省政府组织调研,进行论证。在整个流程中,各个环节对口专家都可参与进来,共同调研,参与论证。
通常,省法制办会先将省政府拟出台的行政规章或拟报送省人大的立法建议文件初稿发至专家,并要求准备需要讨论的问题:“每次讨论1到2个规章,有时一个规章就要讨论几次,有时争论很激烈。”
据统计,在过去五年共召开了58次立法专家论证会,参与专家360多人次,提出意见建议1000多条。
再来听听现身说法——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何文炯也是上一届的受聘专家,此次获续聘。
在上一届任期的五年里,何文炯参加过20多次立法咨询活动,主要涉及到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服务、金融保险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法规,他总是积极参加并踊跃发表意见,必要时提前进行调查研究,因而许多意见受到重视并被采纳。
例如,在参加《浙江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立法讨论时,他对原稿中“鼓励医疗机构向承保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投保机动车辆险、企业财产险、火灾公众责任险等险种;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执业责任保险”提出质疑,认为这种“鼓励参保”应该限制在与公众责任有关的保险业务,后来正式文本中的表述是“鼓励医疗机构向承保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投保涉及公众责任的各类保险”。
又如,何老师认为原稿中的“风险金制度”表述不够确切,建议改为“医疗责任风险金制度”,后也被采纳。
事实上,在《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浙江省信息化条例》、《浙江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浙江省交易场所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的立法论证过程中,都采纳过何老师的意见。
步子还能更大一点,浙江探索第三方起草政府规章
目前,省法制办已制定出台《专家参与政府立法工作规定》。下一步,将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政府规章草案,并形成制度规范;对争议较大但实践迫切需要的重要立法事项,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探索建立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
省法制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拟视情邀请专家参与起草环节的立法调研,并建立健全专家意见采纳及相关情况反馈机制。
“这是地方法治建设、依法治省的一个重要内容。”续聘专家、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认为,新常态下的地方立法,不仅涉及法学专家,也需要社会其他各方面专业人才提供其领域内的资讯与研究成果。
根据省政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除了建立专家库,还将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制度,以适当的形式反馈公众意见采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