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亮点纷呈

02.04.2015  17:47

  自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杭州、宁波为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以来,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杭州、宁波不断创新服务业发展机制,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有为,成效显著。
  4年间,杭州、宁波服务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服务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服务业增加值领跑GDP。2014年,杭州、宁波服务业增加值分别达5067.9和3391.76亿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75%和63.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55.1%和44.6%,较2010年同比提升6.4个和4.2个百分点。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地位显现。2014年,杭州、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 2285.8和19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5%和56%。三是服务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2014年,杭州、宁波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4018.4和2679.6亿元,较2010年同比增长105%和30.4%,服务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81.1%和67.2%。

 

  杭州、宁波在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不断开展有益探索,推陈出新,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创新融资机制解资金难题。杭州整合完善服务业各类专项资金,设立服务业债权基金和投资基金。编印市重点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建议名单,商请各银行在资金、利率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2014年共为重点项目争取新增贷款286.9亿元。宁波首创的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被中国保监会冠以“宁波经验”在全国全面推广。二是创新供地机制解土地难题。杭州、宁波统筹新增建设用地,增加服务业用地比重,优先保障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杭州鼓励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在钱江新城核心区购地自建办公用房,经批准可按金融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宁波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健全“退二进三”机制,开展利用原有工业厂房及工业用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试点。三是创新部门联动机制解推进难题。杭州在全国首创服务业协调例会制度,涉及几个部门交叉管理的共性难题,由全市三级协调例会协调解决,目前已协调问题296个,实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由解决个案推动行业发展”。宁波实施项目落地、征地拆迁、规划土地报批、要素保障等工作联动机制,各项工作无缝对接推动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四是创新平台建设机制解发展难题。杭州以基础孵化服务和专业孵化服务为切入点,加大对服务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扶持力度,增加对平台补助,目前全市已培育67个服务业集聚区,并在每个集聚区构筑了公共服务平台。宁波狠抓甬商所、航交所、智慧物流等重大平台推进工作,探索构建海铁联运服务体系,力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推进宁波港物流信息平台等智慧物流项目平台建设。五是创新重点行业发展机制解动力难题。杭州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美丽杭州”休闲旅游三年行动计划,鼓励金融创新和文化创新,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四中心”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7.4、3.5、1.3和21.6个百分点。宁波建立起物流、金融和信息“三位一体”的大宗商品交易体系,2014年甬商所、航交所的交易额分别同比增长180%、142%,甬易第三方支付平台成立8个月结算额达到545.32亿元。推进电商换市,慈溪的第三方家电公共服务平台和余姚的中国网上塑料城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有力地推动传统制造业创新发展。六是创新目标分解落实机制解工作难题。杭州年初确定的2014年服务业发展目标,将服务业工作目标和发展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区、县(市),并实行季度通报制度、定期会议制度和问题报送制度。宁波以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和投资完成额3大定量指标和工作机制、项目推进、创新发展等5项定性指标开展督查考评,推动全市服务业发展目标落实。
  省级政府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特别是省发改委,在推动和深化改革方面下大功夫、做大文章。一是加强沟通共同推进。多次召开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协调会,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重点介绍了浙江省推进改革试点的主要做法。二是打造亮点深入推进。大力推广传化集团“公路港”模式成功经验,形成“公路港”模式省级标准初稿。将桐庐县的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列入省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将杭州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引向深入。三是政策支持重点推进。大力培育试点城市的服务业企业,重点推进试点城市的服务业项目,2014年杭州、宁波两市的省服务业重点企业数量和省服务业重大项目数量分别占全省总数的60%、20%,切块补助杭州市省发改委的服务业专项资金占全省总额的20%。
  我省将继续加大对杭州、宁波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支持力度,在政策、集聚区、企业、项目等方面重点支持。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扩大服务业统计覆盖面、扩大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统计范围和税收优惠范围、梳理划分新兴服务业等方面仍需要省政府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作进一步对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