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我省出台作业新规 要陪伴不要“代劳”
作业做多久才合适,作业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开展,家长能不能代孩子做作业?这些问题,随着日前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了明确说法。
作业总量要控制
根据《意见》要求,作业要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学校要倡导教师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成册布置作业,积极探索校本作业,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作业研发、审核、总量控制等环节的责任人。
《意见》还要求学校强化作业的控制与检查,并建立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每门学科只允许配备一本与教学进度相配套的课后作业本。学校应按照年级做好课后作业量的学科平衡工作,并对每学期的作业情况进行分析,形成调查报道。
作为作业第一责任人,教师应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落实作业的批改与反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同时,教师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能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
家长反映了11种问题
“作业是教学中的老大难,尤其集中在小学。”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说,去年3月,我省下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此次新规是课改作业环节的配套改革,主要是促进教师改进作业布置和运用能力。
此前,为了解中小学作业布置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省教育厅基教处和教研室在部分学校召开座谈会,听取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对作业的意见和建议,对家长们反映的11种问题进行了总结。包括篇目偏多、字数过多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听读作业,任务量大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听记作业,难度较大的数学拓展作业,制作各类小报, 搜集资料作业,要求准备物品的综合性作业等11种需要家长帮助完成的作业,以及学生游遍指定的博物馆、让孩子参与投票点赞、网上“争章”活动、假日小队活动、读书征文活动等需要家长陪同代写的作业。
张丰表示,《意见》并不是反对上述这些作业,而是要制止其演化出来的家长过度参与现象。
要陪伴不要“代劳”
《意见》出台后,引发了不少教师、家长热议。朱亦欢是宁波一所小学的班主任,在她看来,作业怎么布置并不能“一刀切”。比如,制作手抄报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但有些家长要代劳,教师有时也很无奈。
对此,有专家建议,教师不仅要加强作业和课程学习的配套设计功能,也要提高甄别能力,提高鉴别家长代劳作业的能力,防止不当的评价助长家长过度参与作业。也有教师表示,学校要做好家校工作,让家长明白自己是孩子作业的监督者,家长对孩子作业的陪伴有必要,但不能代劳。
张丰说,《意见》的重点是规范作业布置,具体操作关键在学校,落实在教师。此前,围绕“减负”这一主题,杭州拱墅区、桐庐县、湖州吴兴区、仙居县等地都在尝试鼓励学校开展校本作业的探索,还有部分地区分别从随堂作业、同步作业、周末作业、单元作业和假期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了一系列值得研究与推广的方法。下一阶段,省教育厅教研室将召开关于作业改进的现场会,总结作业改进的好做法和案例并予以推广。
《浙江教育报》2016年1月14日2版 http://www.zjjyb.cn/jyb/zhxw/1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