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之声】我省建立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我省建立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省财政厅近日会同省环保厅、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建立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在省内流域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省份。来听报道:
一大早,开化县环保局副局长方力,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调看马金溪与常山港的断面水环境监测结果。不久前,开化县与常山县正式签订了《钱塘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开化流向常山的一江水有多清,决定了谁要给谁付钱。
事实上,今年2月,衢州的开化、常山、市本级和龙游四地,沿着钱塘江流经的路线,全部达成了上下游的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按照协议,4个地方,按照上下游关系,两两结对。比如开化和常山结对,常山和市本级结对,市本级再和龙游结对。以开化和常山之间的结对关系为例,两地以过去三年交接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基准,如果今年测出的数据好于这个数字,则下游常山要给开化800万,如果今年测出的数据出现下降,那上游开化要给常山800万。按照协议,第一次考核时间定在明年3月。衢州市财政局经建处处长方建平说:“每年出资800万,但是我们真正投入生态环保的资金是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的,因为我们是钱塘江的上游,选取的指标比较多。”
方建平所说的指标,除了水质,还有上游地区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这两项新增内容。省水利厅水资源水保处调研员王云南介绍,这也从源头上使得指标的评价更为合理、科学、全面。
“用水总量越多,意味着它排放的总量也就越大,污水的排放也越大;用水效率呢,体现我们的生产方式和我们的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这个生产的方式越科学、越合理、越先进,对环境的影响就会越小,对污染的排放也会越少。”
过去,省内的流域生态补偿都是以纵向为主,也就是省里出钱,对部分流域的上游地区进行资金补偿,是一种针对性强,涉及面小的补偿政策。而横向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在县市区的层面,上下游两两进行生态补偿。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副处长马勇说,这种补偿机制更加体现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
“原来你下游对上游来讲,它没发生什么关系,省里给上游拨钱,是觉得你是源头地区,是从全省角度来看的。那么上下游来讲,水是流动的,你上游好,最受益的人是你下游,我也为你上游的努力,付出,补偿一点。”
马勇说,整个横向生态补偿办法的模板是省里出的,依据的是浙江和安徽之间关于新安江流域的跨省生态补偿办法,这也是全国首个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范例,并且已经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从我们的设想来说,补偿的最后结果肯定是下游给上游的,因为我们像跟安徽的两轮下来,每年都是我们给他们的,你上游保护好了,对我下游肯定更得力么,你治理好了,我就可以更少投入。”
马勇说,接下来,衢州的龙游和金华的兰溪,也在商量跨地级市的补偿办法,如果顺利的话,到2020年,全省所有水系,都要覆盖横向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省环科院环境咨询中心高级工程师曹利江,全程参与了文件的制定。在他看来,尽管文件中对资金补偿限定了500——1000万的范围,但这点钱,还远远起不到实质性的补偿作用。毕竟,上游地区对于工业项目的落户评估极为严苛。他认为,在文件以外,上下游地区的产业协同才是关键。
“下一步来讲,可能更多要从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角度去对上游地区进行输血,不光光是资金方面。包括这次新安江流域的评估,我们也走访了安徽的很多地方,他们更多的关注浙江如何通过产业的输出,包括现在很热的休闲旅游覆盖,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往上延伸,这应该是更加符合以后的生态补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