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盘活宁海城乡客运

25.12.2015  01:08
  平均票价从6.02元降到4.29元;车主从零收益到每月有分红;政府投入不大却一举激活数亿元的客运市场。近日,宁海县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率先在全省引进“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联姻”,不仅解决了城乡客运改造的大难题,还有效加快了重大民生工程的惠民步伐。
  2015年3月,宁海县对现有467辆城乡客运车辆及班线进行大改造。改造前,当地政府确定“三升三降”目标,即:车辆数在原有基础上缩减15%以上,通车率却要明显上升;票价明显下降,经营主体的收益却要有所上升;政府财政支出下降,服务质量却要上升。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宁海探索“PPP”模式,将城乡客运经营推向市场,组建起区域性民营城乡客运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我们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招投标,成立新的民营城乡公交公司。”宁海县公路运输管理所负责人介绍,此前中巴一车一户,各自为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现在鼓励原经营者中的“佼佼者”组建公司,吸纳其他车主为股东。“比如长街镇客运公司以5100元/股/月的价格中标客运线路经营权,这就意味着公司每个月要按5100元每股的价格向股东分红。这种股份测算方法,是全国首创。
  将城乡客运推向市场的同时,政府并没有完全将压力转移给企业,而是通过购车补贴和票价补贴帮助企业平稳“上路”。补贴一半的资金,帮助企业淘汰原有破旧的黄标车。而票价下调后,为保护经营企业的效益,该县将每年为企业安排4500万元的票价补贴。“正是这4500万元的政府投资,激起了投资者的信心,源源不断地吸引了10亿元的社会资本。”该负责人说。
  从城区到双峰,票价从原来的10元降到5元,到马岙也从10元降到5元,到长街从9元降到5元……改革后,宁海客运票价降价幅度达到29%。
  改革的真正目的是让百姓得实惠。深甽镇白岩村的村民原先出行要先步行三四公里到附近村庄的站点坐车,地处岔路镇王爱山岗的上里坑村村民更是要翻山越岭才能到站点。一体化改造后,这两个村的村民能在家门口坐上客车了。目前,宁海班线覆盖363个建制村,实现公交通车率100%。
  经过半年运行,受益于资源整合以及车辆、路线布局的优化,尽管票价下降,新组建的客运企业还是获得了明显的收益。“无序竞争减少了,放空车现象没有了,上座率大大提高。”西店镇同运公司负责人介绍,票价下降后,营业收入反而增长了25%,股东收益每月在7000元以上,驾驶员的收入也大幅提高。
  对政府来说,财政负担也得到了大幅减轻。改革前,为保证城乡客运正常运营,宁海每年要支出2亿元;改革后,政府每年投入票价补贴4500万元,其中对山区冷僻线路补助1500万元。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发展迅速
前三季度,湖州市重点物流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截止到9月底,12个重点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