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官员能而不廉祸患不远

09.05.2015  14:37
  综观近来查处的贪腐官员,其中不乏曾经政绩突出、一时口碑不错的“能人”、“能吏”,最终却因为贪腐,身败名裂、自尝苦果。让人在痛恨惋惜之余,不禁感慨:能而不廉,祸患不远。

  虽然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但能干事和不出事其实并不矛盾。从古至今,尽管不时有大贪巨奸出现,但既是“能吏”又是“廉吏”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武侯祠、韩公祠、范公祠,铭记着诸葛亮、韩愈、范仲淹的本事与本分;都江堰、福寿沟、林公渠,见证着李冰父子、刘彝、林则徐的事功与德功;兰考的焦桐、大亮山的林场、东山的木麻黄,则诉说着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共产党人的勤政与廉政。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为人民做了很多实事好事,而他们的清廉守节也广为后人传颂。

  能而不廉,祸患不远。从“能吏”堕落的人生轨迹看,他们不是因为本事而出事,而是因为滥用了权力、错用了能力而出事。“能吏”如果失去了道德自律和外在监督,他们更方便借助政绩包装自己、欺上瞒下,借助威望拉帮结派;更容易“一俊遮百丑”,骗取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信任。于是,他们把能力用在监守自盗上,把权力用在中饱私囊上,把魄力用在独断专行上,不该伸的手伸了,不该破的“戒”破了,不该勾肩搭背的打得火热。这样,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而且给党的形象、国家的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能吏腐败”既令人痛恨,又令人痛惜。如果他们心有定力,行不忘初,始终如一地把能力用在正道上,完全会是另一番人生格局和结局。“白袍点墨,终不可湔。”领导干部无论本事多大、功劳多高,只要触犯法纪,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有的“人民公仆”之所以蜕变,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防线的失守。我们常讲,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个特殊首先应该体现在“三严三实”上,体现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上,体现在慎权、慎独、慎微、慎友上。领导干部要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就必须守住心灵的家园,决不能在拒腐防变方面败下阵来,留下“一为不善,众美皆亡”的悲剧。

  严格有效的监督,对领导干部来说,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权力与监督应当是相伴相随的,越是位高权重越需要受监督。一个领导干部从“能而廉”到“能而腐”,通常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真正织密监督之网,牢牢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始终在“探照灯”下运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挤压腐败滋生的空间,最大可能地减少“能吏腐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