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未逢大变的馒头山 残破危房变身黛瓦粉墙
杭州城南的馒头山地区,在老杭州人眼中是一块黄金宝地,它就在南宋皇城根下,许多居民房和皇城仅一墙之隔——凤凰新村一带,在700多年前,是东宫,南宋太子赵昚(孝宗)住在此地;馒头山脚路31号—100号,在当时是慈宁宫区域,杨太后曾在此垂帘,还有个皇家射箭场。
这里也被公认为是最有老杭州范儿的地方,是摄影爱好者和游人探寻杭州味的必经之地。
由于馒头山地区的绝大部分属于南宋皇城遗址重点保护区范围,限于文保历保政策法规等原因,近五十年来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改造。这里的居民,不少还住在危旧房里,生煤炉、倒痰盂、雨天与积水博弈,生活相当不便。这里巷道逼仄,私拉的电线如蛛网,还曾出现过杭城最大的群租房。
为迎接G20峰会,去年11月,馒头山地区启动综合整治,拆除违建、危房改造、出租房整治、道路综合整治等项目陆续进行,馒头山地区正在渐变——
昨天,钱报记者现场走访。整治工作已过半,脚手架之间,残破民居已被翻新的粉墙黛瓦小楼取代。
可以预见,待到春暖花开的四月,这里的脏乱差将消失不见,改造完毕的馒头山依然会保留市井生活的全貌,将是一个充满南宋风情的小镇,既有老杭州温情,又传统宜居。
残破危房变身黛瓦粉墙
厨卫兼备拎包入住
上午十点,凤凰山脚路。
两侧的民居楼外,架起了脚手架,拆隔断、修屋顶、粉刷墙面,工人忙得不亦乐乎。
路边的空地上,老居民三三两两地摆上一张竹椅,晒太阳、聊家常,和闹市区冲在路上的上班族不同,这里的居民,有着属于他们的闲适日常。
街边的古井旁,许大妈正仔细地搓着红皮番薯上的泥垢。一边的菜篓里,放着洗干净的包头鱼和包菜。“包头鱼晚上吃,切段红烧。”许大妈又打了一桶井水,“你试试,井水冬天一点都不凉,夏天么,可以冰西瓜的。”
“我们这里一共有13口古井,每口井的历史都不一样。”馒头山社区党委书记郑鸳鸯说,老百姓习惯了每天打井水洗菜、洗衣服,这13口古井的改造,也是馒头山地区民生改善工程项目之一。
生活虽闲适,设施却简陋。凤凰新村10幢,建于上世纪40年代,是简易砖泥结构,墙体开裂,已是D级危房。“这里的旧屋,窗户咪咪小一个,屋内昏暗。每天要生煤炉,倒痰盂。公共厕所很远的,住户把污物都倒在门口的水沟里……”65岁的宣文英是凤凰新村10幢的12户住户之一,已在这里住了20多年。凤凰新村10幢去年推倒重建,四个月后的现在,已变身一栋两层小楼,黛瓦粉墙,有古典韵味,宣文英原来的昏暗小房,也变成了厨卫兼备、清爽敞亮的“单身公寓”。
“外面好看,里面也很舒服的,你进来坐坐!”这几个月,宣文英虽然在外租房过渡,但几乎每天都要回来看看。她说,她的这间是10幢里最早完工的,已成了样板房。北面的厨房做好了原木色橱柜,贴上了白瓷砖、米色地砖,独立卫生间里,抽水马桶、淋浴花洒、浴室柜一应俱全,木地板则是前一天刚刚铺好的。
宣大妈一样样介绍着,眼睛眯成一条缝,迫不及待想要搬回来。“从来没想过能住上这么舒服的房子啊,我的腰不好,以后再也不用在小卫生间钻进钻出了。”
百余户居民“拼厨接卫”
三月底全部搞定
部分危房重建,更多的是就地改造。位于凤山路铁路边的独家村,有32户居民。原本零乱的民居已是一色的白墙黛瓦,头顶盘桓交错的电线及电线上晾晒的衣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晾晒杆和过道上方敞亮的天空。
居民周敏凤正在灶台前忙活。“新厨房做饭味道特别好。”周敏凤给钱报记者翻出去年12月改建前的旧房留影——满是霉污的墙面、油腻的灶台和天花板,照片里最显眼的,是她女儿的酷炫的“死飞”——黄色车身紫色坐垫。
现在的厨房门口,依然是那辆“死飞”,但这个空间却仿佛穿越了几十年——亮堂的墙壁、干净的地砖、现代化的橱柜,一旁的洗衣机正在运转。“以前早上起来倒痰盂,要走到102路公交车站那里,起码要走个五分钟。到去年有很多居民还没用上抽水马桶。”
钱报记者从南星街道了解到,截至目前,馒头山地区累计排查违建448处,拆除397处,已完成88.6%,拆除总面积约20270平方米。到三月底,将根据住宅实际情况,尽量为更多居民实现“拼厨接卫”诉求,完成截污纳管、强弱电上改下、自来水管更新等工程,其中燃气管道铺设将惠及650余户家庭。
曾经的最大群租房
以后将变成邻里服务中心
梵天寺路54号,曾经是杭城最大的群租房聚居区——由仓库改建成上下两层,有160个房间,约2500平方米,高峰时这里住了300多人,目前已经完成了整治。
馒头山社区党委书记郑鸳鸯说,这里以后会成为3000多平方米的邻里服务中心。除了办事方便,里面还有居民图书室、室内健身房、书画苑、棋牌室等活动室。”
馒头山路29号,位于馒头山麓,现在从中河立交桥西侧开车经过,就会看到这幢极具历史风情的小楼,去年11月,这里完成了立面改造。住户孙大妈说,她和老伴高大伯特别喜欢外墙上面新盖的墨色瓦。
接下来,中河高架两侧一公里范围内的建筑景观都将进行改造提升,建筑的露台和屋顶上会种植植被、花卉,以后在中河高架路过,会发现改建后的建筑更具层次感,建筑、景观和山峦结合起来,有一种山水跌落、层次分明的“御砚”意境。负责馒头山地区综合整治设计方案的工程师王光培介绍,希望通过整治,在展现皇城根下市井生活的同时,打造南宋“喜山乐水”的文化氛围。
钱报记者从南星街道了解到,这次的整治,除了改善居民生活外,也将调整业态。馒头山地区原先有很多老厂房、老仓库,之前已有省军区仓库、华东医药仓库改建成为了文创园,今后,电焊厂、天元畜产品厂等老厂房也将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