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越窑青瓷传承人:我知道瓷器最大的秘密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句诗形容的,就是著名的越窑青瓷。
作为最古老的瓷器种类之一,越窑青瓷釉质温润如玉、色彩青碧柔和,在时间的长河中,它曾熠熠生辉,也曾黯然低沉。
如今,这个美丽的瓷器在上虞一个年轻小伙的手里,重新焕发光彩。
今年7月,29岁的顾少波制作的越窑秘色瓷作品,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国艺杯”上包揽金奖和银奖,成为全国年龄最轻的获奖选手。
但很少有人知道,顾少波是个半路出家的瓷匠——就在6年前,他还只是一名雕刻蔬果的厨师。
放下厨艺学习陶艺
他不知雕坏了多少个坯
顾少波是上虞区梁湖镇洪山湖村人,今年29岁的他,身形清瘦,双手骨节突出,看起来遒劲有力。
做青瓷之前,他曾是一名厨师,在宁波某五星级酒店里从事蔬果雕刻工作。
顾少波的舅舅原来在上虞陶瓷厂工作,2010年8月,开设了自己的青瓷制作公司。舅舅邀请顾少波加入自己的团队。
当时只有23岁的顾少波果断辞职,回到家乡跟随舅舅学习青瓷制作,负责烧瓷之前的模具制作。
放下厨艺学习陶艺,这一番蜕变的过程励志而艰辛。
“隔行如隔山,要在软软的瓷泥上雕刻出精美的花纹,这跟雕一个萝卜或是南瓜截然不同。”顾少波说,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不知道雕坏了多少个坯,等雕出一个成功的作品时,桌子上已是“尸横遍野”。
钻研古瓷请教专家
在质疑声中走出自己的路
“想让古老的瓷器在当下焕发光彩,就应该用新的创意来研制,而不是一味仿古。”因为创作理念不同,2013年,顾少波离开舅舅的瓷器公司,创办了自己的瓷器研究所。
当学徒的时候,顾少波只负责拉坯和雕花,几乎不接触调釉和烧制,初成立工作室,他甚至不知道怎样烧制一个完好的瓷器。
没有技术,没有资金,缺乏资深的老师,那一段时间几乎是顾少波最艰难的时期。
为了激发灵感,他疯狂地探访古窑遗址和大型博物馆,研究器型、工艺,在残存的瓷器碎片里寻找灵感。
“制作瓷器,最好的老师是古人,最大的灵感是古瓷器。”顾少波说,“不熟知、不搞懂老祖宗的东西,不知道来路,又怎么叫青瓷研究呢?这样的研究不是本末倒置吗?”
但是光研究古瓷器远远不够,为了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顾少波认识了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的很多老师学生,从他们那里,顾少波学到了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认识了更多学院派的越窑研究者。
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顾少波从众人的质疑声中,慢慢沉淀为一名获得认可的青瓷匠人。
同泥同窑不同器
这是瓷器最大的魅力
顾少波的研究室设在一幢三层楼房里,除了卧室和卫生间,其余的空间都被各种青瓷碎片和青瓷成品塞得满满当当。
“天下的瓷器烧制过程都大同小异,但同一窑、同一人、同一块泥,却能烧出完全不同的瓷器来,这是瓷器最大的秘密,也是最大的魅力所在。”顾少波说,成立研究室后,他拜访了不少专家学者,翻阅了很多专业书籍,开始自己调制釉色。
“只要原材料稍稍有些变化,釉色就完全不同。”顾少波介绍,就算是一样的原材料,一样的调配,也不能保证每次烧出来的釉色都一样。为了让自己在调釉、控温等方面技术更加娴熟,他一遍遍地做着试验。
“青瓷虽然古老,但青瓷创作却不是一成不变的。你会觉得天天在跟新事物打交道,天天有所得,这才是我最享受的。”
作为最年轻的传承人
他希望能复兴千年越窑
如今,顾少波最大的心思,就是如何让青瓷艺术长久地传承并且融入当代生活。
在浙大文博系朋友的建议下,顾少波将自己的青瓷研究室取名为顾氏越窑青瓷研究所。“‘顾氏’既是我自己的姓氏,另一方面,也与‘故事’谐音,希望能够感受和讲述千年越窑的故事。”
作为越窑青瓷最年轻的传承人,29岁的顾少波以此为志,期许能复兴这一千年的越窑青瓷工艺。
近年来,顾氏越窑青瓷研究所一直致力于越窑青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先后被评为中国文物艺术品(陶瓷器)高级鉴定师和上虞四星级民间工艺师。
“越窑青瓷文化是我们的瑰宝,我希望我们可以把上虞的越窑青瓷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越窑文化,感受青瓷魅力。”顾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