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时隔52年的毕业聚会一张横跨半世纪的特殊合影
浙江在线6月23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金洁珺) 6月毕业季里,你一定看过各种各样的师生合影照。昨天下午,钱报记者也收到了两张特殊的合影。
一张是有些岁数的黑白照,照片里,一群笑得灿烂的小学生们挨在一起;另一张是彩色照,里面主人公的动作和笑容,与之前黑白照里的孩子相同,但主角变成了一群戴着红领巾的阿姨和大伯。
两张照片的提供人都是今年62岁的陈家佩阿姨。“这两张都是我们1964年杭州笕桥中心小学四年级甲班同学的合照,黑白那张是1964年我们小时候的,彩色的这张是我们上周六聚会的时候拍的,就是照着当年我们的姿势和位置拍的。”
陈家佩指着彩色照片,第二排最左边,坐在轮椅上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对钱报记者说,“我们这次拍合照,其实是想聚在一起,向我们四年级甲班的班主任陈菊如老师说声谢谢。”
陈家佩说,“陈老师虽然只教了我们两年,但是却影响了我们同学整整一辈子。”
时隔52年师生共聚
再拍班级合影
1964年的6月,对杭州笕桥中心小学四年级甲班的同学来说,有开心更有遗憾——这一年,他们在班主任陈菊如的带领下,摘得了当年“杭州市优秀中队”殊荣。但是9月份开学的时候,陈菊如却不能担任他们的班主任了。因为根据当时的规定,非师范毕业生的陈菊如不能带高年级。
“当时大家就觉得挺难过的,但是也不知道能做什么。”陈家佩回忆,对于这场分离他们无能为力。
但是一天下午,陈菊如却突然喊上了四年级甲班44个孩子来到学校操场上,“陈老师和我们大家拍了张合照。”但是这张合照的记忆很快被之后的历史巨轮掩盖,陈菊如默默保存着这张合照52年,直到今年5月份,被陈菊如的女儿发现。
“要不是有这张照片,我们快忘了四年级甲班有和陈老师的合照。”当这张合照交到陈家佩和她的同学李广建手上时,两人都不由得回忆起和陈菊如在一起的时光。
“5月28日那天我们看望完老师,便想能不能组织照片里的同学们再聚一次。离开陈老师后,我们当年四年级甲班的同学就没聚过了。”陈家佩说,“我们想亲口再向陈老师说一声谢谢。”
当晚倡议一发出,就得到老同学们的响应。“我们大部分同学在杭州,有两个在外地,一个在广州、一个在威海,听说可以聚一聚见到陈老师,大家都说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再和陈老师拍次合照。”
今年6月18日,考虑到陈菊如的身体状况,这次同学聚会的地点安排在了陈菊如老年公寓的楼下。“有老师在的地方,就是我们最想念的地方。”学生们说。这一天上午,除了五名同学不幸早逝外,其余39位四年级甲班的同学全部到齐,根据老合照里的姿势和位置,大家拍下了新合影。
4500字的长信里
满是对老师的感谢
此时当年的学生们都已经年过六旬,陈菊如也96岁了。“我妈妈的身体不好,平时都不愿意出来活动,这一次为了和大家见面,她特意锻炼了一阵子。”陈菊如的儿子裘树安说。自陈菊如38岁丈夫去世后,她的心思就扑在了工作上,“她一直当小学老师到了59岁,才退休。”
在场的每个同学都争着和陈菊如拍照。当年班上的学习委员李广建递给了陈菊如一封信,里面有不少同学对陈老师的心里话——
当年10岁的陈家佩说,谢谢陈老师如母亲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那时候得了一时性脑贫血,上午下午都要打针,可是家住得离学校远,陈老师便让我和我姐姐跟着她一起住,照顾了我们姐妹一个月,有时候开大会担心我再犯病,还特意给我搬椅子。”
当年11岁的李广建说,谢谢陈老师的信任。“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办墙报,要把同学们写的文章贴在墙上,结果有几张可能贴得不是很整齐,陈老师看见了就问这是谁做的,有同学说了我的名字,但是陈老师立马说,李广建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当时我听见了,觉得真的不能辜负老师对我的信任,也养成了我做事一定认真负责的性格。”
当年12岁的沈招英说,谢谢陈老师的坚持改变了她的命运。“那时候妈妈刚生了小弟弟,又有没上学的妹妹要照顾,家里便想着让我回去帮忙,结果是陈老师常常来我家,给我父母做思想工作,一边给我免学杂费,一边又答应让我把妹妹带着去上课,怎么样都不肯让我辍学,我才一直念了下去,改变了我的命运。”
而当年15岁的裘树安却记得,母亲那时每天都过得很忙。“下午要家访,晚上要改作业,我晚上怕黑,不敢睡,便也陪着等妈妈在办公室里忙到很晚才一起回家。”
“我妈妈觉得读书改变命运,我们家有五个孩子,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妈妈也没放弃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所以她也不希望别的孩子失去。”裘树安说,陈菊如退休后时不时地会有学生前来探望她,“我妈妈开心的时候,喜欢唱那首《毕业歌》,她以前常教学生唱,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这首《毕业歌》,陈家佩告诉钱报记者,他们四年级甲班的人都会唱。
在这样一个毕业季里,是否你也有特殊的回忆,也有关于毕业的温暖故事,不妨重新找出那些特殊的定格,拨打本报热线96068来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