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亮闪闪的成绩单:全省展演大奖,杭州独取四分之一
活在舞台,活在民间,活在观众心间 杭州传统戏剧曲艺,越活越鲜亮
昨晚,在“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传承人群专场”演出的舞台上,传统戏剧“好腔调”满台飞扬。
在众多浙江“好腔调”中,来自杭州的“好腔调”,显得分外嘹亮:代表杭州出现在舞台上的是12位年轻表演者,她们有的是余杭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员,有的是民间的越剧票友,青春靓丽,朝气蓬勃,用《杨乃武》《打金枝》《送花楼会》《白兔记》《盘夫索夫》等5个选段,呈现了越剧老生、小生、花旦这些行当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唱腔,尹派、陆派、徐派、张派、金派......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杭州“好腔调”分外嘹亮,还有数据证明:在近期举办的浙江省曲艺展演展评等系列活动中,杭州市有34个参赛作品获奖,获奖总数远远超过其他地市。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与杭州近几年来对那些传统戏曲曲艺积极有效的保护密不可分。
作为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有着丰富的传统戏曲和曲艺,它们,承载着杭州独特的文化记忆。但由于时代变迁,许多杭州的传统戏曲曲艺走到了消亡的边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杭州市文广新局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让这些传统戏曲曲艺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活在舞台,活在民间,也活在观众的心间。
这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在9月、10月举办的浙江省曲艺展演展评等系列活动中,杭州市有34个参赛作品获奖,获奖总数占全省的26.55%。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奖项都被杭州夺得。
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得益于市文广新局为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力举措。
首先是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深入实施濒危剧种保护行动和地方戏剧振兴计划,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补助经费。今年,对杭剧、杭州滑稽戏、西湖哑目连、淳安三脚戏、新叶昆曲5个地方剧种都下拨了充足的补助经费,并分别指导保护单位制定了3年行动计划,扎扎实实地保护这些剧种。
其次是事先进行题材规划。采取创作采风、专家研讨、专题论证等方式推进重点作品规划。譬如婺剧《畲女梦》,聚焦“中国梦”,成为杭州唯一入选2015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重点项目的戏曲剧目,并于10朋在中国婺剧院成功首演。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创排的小热昏《分财产》、滑稽戏《好人木佬佬》等均为反映现实题材,传递正能量,其中《分财产》还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浙江曲艺展演展评中获奖。
三是薪火传承,多种模式壮大队伍。今年,加大了对青年编剧的培养力度,组织杭师大戏剧创作专业的研究生开展创作培训活动。还积极参与全省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新松计划”和拔尖艺术人才培养计划。
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首届传统戏剧大赛,民间票友的狂欢
提到传统戏剧曲艺的保护,今年5月到9月举行的首届杭州市传统戏剧大赛无疑最引人瞩目。
这次比赛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非遗中心承办,最大的特点便是让传统戏剧回到民间,为民间戏迷们搭建起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什么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活态传承”。
5月至7月,大赛正式启动,杭州各区县(市)、西湖风景名胜区、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江东产业聚集区管理委员会、文广新局同步开始了大赛的报名和初赛遴选工作。参赛者大多来自民间剧社,传统戏剧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
至8月底,经过层层筛选,27个节目最终入围。
9月22日,决赛在杭州艺苑艺海楼进行。那一天,成了民间戏曲爱好者们的狂欢。舞台上,是闪耀着不同光彩的非遗表演项目,既包括越剧、昆曲、京剧等大剧种,也包括活跃在杭州的地方戏,如绍剧、婺剧、睦剧、哑目连戏等。不同的表演风格,不一样的唱腔,却同样活色生香,韵味悠长。台下,观众们们鼓掌、喝彩、拍照。
最终,经评委会认真评选,选出了5个金奖、7个银奖、10个铜奖。
不管有没有得奖,所有演员都是笑呵呵的。对这些票友来说,能够站在这样一个舞台,能够得到专家评委的点拨,已经很满足了,得不得奖又有什么关系呢?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姜雄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