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永远无法收到的家书 来自上岗第一天的杭州警花

29.07.2016  19:08

  亲爱的:

  7月12日,多么特殊的日子。三年前的7月12日,你带着你的骄傲离开;今年的7月12日,和你当年一样,我也带着我的任务在执勤。

  7月12日,经过八小时长途跋涉,我来到杭州工作。从第一天上岗体验,到接下来的这几天,我真正体会到你的工作是多么辛苦不易。

  那一年的7月12日,站在一线的你抗洪救灾牺牲。现在我同样站在一线,感受着你当时的样子。

  其实我对你的记忆很淡,但从那天起,所有的东西都变得很浓烈:你丢在沙发上的东西,你挂在衣柜的警服,你深夜回家的隐忍声。

  而现在,沿袭着你的脚步,我穿上了警服,加入了公安队伍,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到此时,我才真正理解了人民警察,理解了你,公安任务繁重,远比我想象得要苦要累。作为一位内勤,虽不用奔波,充斥着键盘声也令我头疼,被挤掉的休息时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你沉默的爱。

  我希望我可以带着你的希望,带着你的骄傲,完成这次任务,最后希望G20峰会可以圆满完成。

  专题链接》》杭州G20峰会倒计时

  李娜在酷暑中执勤

 

  这是一封永远无法收到的家书。信中寥寥数语,让人泪目。

  写信的主人公叫李娜,今年18岁,刚刚踏入警校一年。作为一名预备警察,半个月前,李娜来到杭州,像父亲当年一样穿上了警服,加入高速交警杭州支队执勤。

  李娜的父亲李小林1995年6月参加公安工作。2013年7月,陕西延安地区遭遇强降雨,多处出现塌方和泥石流。7月12日凌晨,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李小林,在营救两名被埋窑洞中的女孩时,再次遭遇泥石流滑坡塌方,不幸遇难,年仅43岁。随后,李小林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荣誉称号。

  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来到杭州工作的第一天,李娜就提笔给远去的父亲写了一份信。此后半个多月,无论风吹雨打还是烈日当头,李娜和同事一起坚守岗位,为杭州的平安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近日,钱报记者来到李娜工作的高速交警杭州支队坎山公安检查站。

  中午十二点,酷暑当头。李娜手举警示牌,引导车辆通过检查站接受检查。

  高颜值配上一头可爱短发,再加上一米七的“条杆儿”,过往的司机即使被拦下来,也都忍不住要瞄一眼这位漂亮的警花。

  李娜则一丝不苟地面对着每一位司机。“您好,请出示驾驶证、行驶证,打开后备厢配合检查。”李娜和其他几位民警一边检查驾驶员的证件,一边查看过往车辆内的情况。

  钱报记者将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放在李娜站立的工作台上,5分钟不到,温度计上的数字就飙升到了“53℃”,之后温度计显示屏就因为太热“罢工”了。

  “刚来杭州时,的确有些不适应,天气又热又湿,出门站一会,衣服几乎就要湿透,饮食上也不太习惯,可是想想,要做一名警察,这些最基本的困难都不能克服,那怎么当?”于是,咬咬牙,18岁的女孩坚持了下来。

  孤身在外,对亲人的思念不可避免。毕竟李娜第一次离家那么远,“每天工作结束后,我都会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

  这个18岁的姑娘,天真爱笑,追BigBang。“平日下班后,我会跟同学去附近逛街,还有就是想去一下西湖。”

  但说到父亲,李娜一下沉默下来,眼角涌出了泪花。过了很长时间,她跟记者说,“我已经打算好了,毕业后回到老家,做一名真正的警察,接父亲的班。”

 

扫码分享到手机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