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费的专业录音棚录首歌 圆年轻时的“艺术梦”
居民们正在录音棚里录歌。
不少退休后的老年人,都希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休闲娱乐方式。
在杭州下城区潮鸣街道,有一个30万元打造的免费专业录音棚,这是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向下城区文广新局申请落地的一个“文化养老惠民”项目。
这个录音棚的人气很旺,不少老年人都爱到这里来给自己录一张唱片,圆自己的“艺术梦”。
免费录音棚人气旺
常常出现供不应求
刚走进潮鸣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记者耳边就传来一阵阵嘹亮的歌声,这个录音棚,就藏身在服务中心一楼,而一场录制,正在录音棚里悄然进行。
在录音棚里,记者看到,四位“歌手”正全情投入地录制着一首《我祝祖国三杯酒》。他们头戴耳机,一字排开,不管是男女声的切换,还是二重唱的叠加,都默契十足,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而变换着。
这四位“歌手”是潮鸣街道“五彩石艺术团”的成员,他们都是街道内的退休人员,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这次录制的这首新歌,就是为他们下一次的表演做准备的。
“目前,杭州的商业性录音棚其实有不少,但作为街道级的公益性录音棚,这应该是杭州第一个。”潮鸣街道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徐文哲说。
记者看到,整个录音棚由一个录音间和一个音控室组成,总面积大约五六十平方米,录音间的墙面全部采用专业的隔音材质,一点都不比专业录音棚逊色。据了解,当时打造这个录音棚一共花30万元左右,录音棚从去年1月就开始正式投入使用了。
录音棚开放后,人气一直都挺旺。不要说对外接待了,就算是街道辖区范围内,也常常是供不应求。一般来说,录制一首歌曲要花半天时间,所以常常需要提前两三天预约,才有可能排上号。
目前,如果是辖区内的团体和个人,需要参加公益的演出或者比赛,录音都是免费的。如果是区域外的人过来录音,或者是一些商业演出的需要,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人工费和设备损耗费。
年纪大了给自己录首歌
留下一份美好回忆
随着录音棚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上了年纪的音乐爱好者,都会专程跑来给自己录制一首“单曲”,有的还计划着多录几首,凑齐一张个人专辑,圆自己的一个艺术梦。
今年60多岁的赵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唱歌,退休以后,唱歌成了他在家中最主要的一种娱乐方式。当他听说潮鸣街道有一个可以出唱片的录音棚后,马上兴致勃勃地就打了预约电话。
录音棚的录音师裘老师说, 赵先生录的歌曲叫《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因为是第一次进录音棚,陌生的环境让赵先生有些紧张,连声音都有些不太稳定。一开始,赵先生怎么都找不到感觉,于是裘老师让赵先生先从头到尾先唱上两遍,练练声找找感觉,渐渐地,赵先生就开始进入了状态。
赵先生的录制过程还是挺顺利的,虽然中间有部分高音因为唱不上去,反复录了好几遍,不过最后用了两个多小时,基本就搞定了。在裘老师做完后期制作后,这首单曲正式出炉,裘老师还为赵先生刻录了一张音乐光盘。
赵先生开心地说,唱歌不但是自己的业余爱好,他的弟弟也非常爱唱歌,下次要带着弟弟一起来录,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在音乐中找到自我价值
让退休老人不再失落
对于老年人退休后给自己录“唱片”这种娱乐方式,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陈斌华觉得特别有意义。
陈主任说,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来说,最怕的就是一种“丧失感”。这样一个录音棚就是给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完成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录制的唱片是一种很直接的反馈,可以让老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唱片马上可以拿出来和家人分享,也多了一个和家人交流的机会,对老年人的情绪很有帮助。
另外,录音棚还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圈子,有共同爱好的老年朋友之间相互肯定,相互促进,不但能够从中找到一种愉悦感,对人际交往也很有好处。
同时,相对于别的娱乐方式,录音棚最直接接触的对象就是音乐,音乐本身就会对情绪产生影响,特别是多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不但能够预防老年人的记忆衰退,对思维和认知也能得到锻炼和强化,还可以避免某些疾病。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温艺华 徐康 记者 詹程开 文/摄 编辑:郑海云